奇怪的悖论:上海人掌握着“66%人口,50%收入,75%存量财富”,但是在上海房地产市场上,却差不多是失声的。
一种解释如下,土著虽然有18万亿资产,但是这些钱,几乎是平均分配的。上??赡苁侨泄?,全世界,乃至全人类有史以来,贫富分化最小的一个城市。
为什么? 如果工薪收入,贫富差距可以很远,月薪1千和月薪10万,差别很大,最穷的人每天菜场收摊后去捡菜叶的都有。
但是,如果给每户人家400万呢?10万和1000万,这是巨大的贫富差异,是巨大的阶级水平。可是410万和1400万呢?贫富分化,被大大均富了。
租赁+控制==第二套房数目。一般统计口径认为,上海拥有第二套住房,占总家庭数的5%,拥有第三套住房,占总家庭数的1%。
如果一个城市,拥有18万亿财产:
如果这些钱分配在1000个人手里,人均180亿,那是沙特王子。豪宅,跑车,棕榈泉别墅,辛巴达式不可思议的巨幅,可以投资几十亿改变一整条产业链的模式。
如果这些钱分配在10万人手里,则人均1.8亿。这是内地一些城市常见的“企业主-工人”关系,也就是一个车间里上千个工人,没日没夜地给老板干活。这种社会形态,表现为“土豪”,煤老板会让北京人震撼其洒金能力
如果这些钱分配在450W个家庭手里,则每户家庭400W,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总量最富裕,消费能力,购买能力,文教娱乐全面繁荣。但是你感觉不到威力和气氛。不会有王子和土豪们一掷千金。
只有从第二套房开始,你的买入抛出才会对市场有所影响,如果全部都是唯一自住房,数量虽大,影响力却是极度温和的。
如果800万上海人有二套房子,800万上海人没有房子,那这二伙人凑一起,肯定要产生严重的化学反应,打的不可开交。
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一套房的情况下,当外地白领还在为房价每两年跳涨50%,楼市涨跌折磨的死去活来,呕心沥血的时候,上海本地人,其实并不怎么关心楼市。
但是当当他们决定要购房的时候,他们的能量是巨大的,完全可以暴击掉一个版块,而且毫不费力。
另外土著市场最大的特性,是不可预料,所以,房价在很大一个范围,都是可以维持的。坦白的说,3万,8万,15万,每个价格都可以维持,这是一个混沌的状态。
还有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老公房和次新房,是同样的价格的。放着高档的好房子不住,为什么要去买老公房呢?而且价钱还非常非常的贵,在极少数时刻,甚至老公房单价比次新房还高?
这个原因,来自于“总价约束”,更深一层的原因,来自于55平米限制线。
譬如说,2004年,7000平米正常125房,总价在80万,而对于老公房购买人群,他们的预算就是30万,多一万都不行,那么在30万的总价约束下,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40平米7000元的老公房,哪怕这房子又破又旧,哪怕这是25年楼龄的老公房,但至少居住是第一需求,先把住的问题解决再说
于是,就发生了小户型因为总价约束,而获得了单价优势。
老公房有没有竞争对手? 市中心老公房,主要面对竞争对手有两个:
郊区次新房:房价低,距离远
市区新建小户型:政府管制,禁止民间新建55平米以下的户型。
55平米禁令的直接结果,就是扼杀掉了老公房的所有竞争对手,你预算有限,钱囊羞涩,你不想住到20公里以外,过暗无天日的人生,上班不见太阳,下班不见太阳,
上海人民欢迎你,请你购买老公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