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序言
大家好,我是凡经,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如何进行知识内化。
之前的文章我们已经说明了,知识内化的第一步是寻找值得内化的知识 ,第二步是通过知识可视化来进行知识加工 。
今天的文章是关于知识内化的最后一步——精细化输出。
文章核心内容依然分为三个部分:
①什么叫精细化输出
②为什么说精细化输出比传统输出有优势
③如何进行正确的精细化输出
如果您有时间,可以试着将本文详细的看一遍,如果您没时间,只看文章的黑体字也可以有所收获。
-1-什么叫精细化输出
一般而言,我们把所学到的知识,根据自身的理解,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进行转化呈现,这个过程称之为知识输出。
然而如果阅读完一本书,其知识点非常庞杂,很多知识点读完一本后已经遗忘,或者部分知识点对你而言没有学习意义。
这时候若让你对整本书进行知识输出就会非常困难。
而我所说的精细化输出,是指对于所学习的知识点,选取其中你最感兴趣或者认为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与分析,并将该知识点与自己之前的知识体系进行结合,通过文字、图画、产品等形式进行精细化输出。
简而言之,就是选取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输出。
-2-为什么说精细化输出比传统输出有优势
传统的知识输出形式主要有两种:写读书笔记和画思维导图,这类知识输出的本质是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总结,并没有形成自身的思考与理解。
而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精细化输出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
①思考价值深入化:
知识输出可以说是一个思维产品创造的过程,而思维的价值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本书如果要对所有知识点都进行深入输出,其工作量可想而知。
与其过于求大求全让自己产生为难心理,不如在单个知识点上进行有质量的深入思考。
所以精细化输出一个核心知识点,比你简单的整理十几二十个知识点的价值更大、收获更多。
②输出成果多样化:
如果你是一位木雕新手,你更愿意选择雕刻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还是选择雕刻一块大小趁手的树桩?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因为整棵树的体积太大,没有超凡的能力,普通人根本无法雕刻出优秀的作品。
但树桩不同,因为其大小合适,无论其雕刻题材,还是雕刻方法都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找到自己擅长的角度,普通人也可以雕刻出非凡的作品。
知识输出也是一样,越是庞大的知识体系,在进行知识输出时越是无从下手,勉强为之只能输出简单笼统的书评或者思维导图。
但精细化输出则不同,一个知识点,其输出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就一个观点进行写作,也可以对它进行案例分析,甚至可以用它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产品。
此外单个知识点更加能和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结合,将知识点进行应用转化的机会也更多。
所以精细化输出能让你从更多角度了解核心知识点,对其掌握应用也更加容易。
③输出反馈及时化
任何产品的迭代都离不开用户的及时反馈。
对于知识内化而言,对输出内容进行及时反馈,同样也能使自己从更多方面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随着碎片化阅读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人对大型书籍或者长篇论文没有耐心,反而对于一些短篇文章津津乐道。
我们当然不能说这是一种好的阅读习惯,但对于知识输出的及时反馈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新的优势。
就以“简书”为例,一般受欢迎的文章字数都在1500-2000字左右,因为这是现代人心智的阅读耐力极限。
因此,通过精细化输出,对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2000字左右的文章撰写,最有可能及时获得大多数人的反馈。
虽然反馈的内容不一定深刻,甚至有些意见会比较尖锐。
但从这些反馈中,我们一方面能够听到不同人对这个知识点的不同看法,另一方面也从反馈中获得继续进行知识输出的动力。
-3-如何进行正确的精细化输出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精细化输出的主要方法就是对输入知识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化分析,并通过短篇文章的形式进行输出。
接下来,我在对精细化输出的具体做法进行一个简单总结,具体流程可以分为以下点:
①寻找进行精细化输出的核心知识点
关于如何寻找值得精细化输出的知识点,一般我们可以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a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哪里?
b 如果只能选一个,我最希望和别人分享哪个知识点?
c 有哪一个知识点可以和我之前的知识体系进行连接?或者说哪个知识点我最有可能进行应用?
这三个问题通常会指向一个知识点,但有时候也可能出现2-3个不同方向。
三个问题的答案并没有优先级之分,只是为了让你能够快速找到进行精细化输出的内容。
②寻找精细化输出的最佳方式
上文已经提到,精细化输出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进行多样化输出。
如果落实到具体操作环节,我认为精细化输出可以分为三个方式:
a 文章写作:作为最为传统的输出方式之一,文章写作能够锻炼一个人对所学知识的整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同时写作也是相对而言最为快捷与便利的输出方式。
b 制作课件:如果说写作的输出方式是单向输出,那么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就是一种双向输出,在制作过程中,你不仅需要考虑输出哪些内容,还需要考虑受入对象的接受方式。这就要求你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c形成产品:这里的产品并不是指现实生活中可以出售的物品,还是一种思想产物,其特点在实用性与独立性。比如通过学习系统思考,你能够为自己的工作内容画一张属于自己的系统循环图。这张图能为你的工作提供帮助,同时又是根据你工作的特点独立制作的。这种知识输出不仅仅是原有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更是对知识真正的内化使用。
上述三种方式是精细化输出的具体呈现,其核心内容依然离不开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输出。
③输出,持续的输出,纪律性的输出
最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坚持输出。
无论理论体系多么完备,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这里特别提一个词叫纪律性,你也可以把它称为自律,但我更喜欢称为纪律。
纪律就是对一件事情进行规定,然后无条件的对其服从执行。它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更强调对规则的执行力。
给自己立下一个纪律,比如每天抽1小时进行知识输出。最好在对其进行细化,比如每天下午4点-5点进行输出。
这时候,无论你下午4点之前在做什么,只要一到那个点,就开始进行输出,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借口,持续进行输出。
你会发现,与其告诉自己一个输出的充分理由,不如给自己设立一个输出的必要纪律。后者的坚持期限会长于前者。
知识内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元化的过程,通过三篇文章的梳理,我简单的分享了一下自己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这三篇文章也是我对知识内化这个内容的自我梳理。对此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希望在成长的道路中,我们能够一起扬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