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永远避免不了,同事之间的对话、向领导汇报工作、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这些都需要沟通,有一本书叫关键对话,非常好用。
那么什么样场景下的沟通才称之为关键对话呢?
首先对话的双方观点有差异,对话过程中情绪激烈,并且如果对话失败,对未来的生活质量会产生影响。
非常常见的一个例子,情侣之间沟通,本来一件非常小的事情,由于争论不休,最后两个人冷战或者分手。关键对话还有可能发生在很多场景中,比如工作过程中与同事交流,向领导汇报工作,在生活中与家人沟通解决问题。
总结一下,关键对话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双方具有不同的观点,在对话时刻双方情绪比较激烈(容易闹掰),对话结果影响生活质量。
既然关键对话如此重要,如何开展关键对话?如何能够保证对方畅所欲言?
首先,对话过程中尊重对方,不要在对话过程中抱有对抗的想法。
之所以会出现有一方想要退出对话的情况,是因为对方察觉到了对话的氛围不安全,表现的方式有:指责、愤怒、委屈等,所以想要畅快的沟通,需要保证对话一直处在安全环境中,就要让对方感受到尊重,让对方意识到你是真的想解决问题。
其次,对话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想法。与人沟通不顺利时,很多人都会有对方是“坏人”,而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这种想法,抱着这种想法继续往下聊,最终结果显而易见,很难实现自己的目的。
如何能在情绪上头时转变想法呢?
这就要说到行为方式模型了,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主要分为四步:所见所闻(事实)—>主观臆断(想法)—>形成感受—>产生行为。
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最容易发生改变的地方是主观臆断这个部分,改变看到事实后的想法。
举个例子,上司分派给你一个任务,任务有点难,你查了好多资料熬了整夜才完成,主管就看了一眼,然后说不行,重新做。
使用行为方式模型来分析,
事实:我查阅资料、熬夜完成了任务,主管看了,说不行;
想法:他就看了一下,没有仔细看,就否定了我的努力;
感受:不尊重我的成果—>愤怒,委屈;
行为:沉默或者反驳上司
以上是一般的做法,如何改变呢?
从想法环节,所有的想法和情绪都是自己产生的,其他人是无法让你陷入到某种情绪中,因此遇到事情先控制住想法,不要让自己陷入到大反派思维或者无助者思维中。
(大反派思维:对方是个大反派。无助者思维:我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先关注事实,事实是你做的任务没有达标,再改变想法,将对方视为可以正常思考的人,既然可以正常思考,那么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呢?也许真的是某个方面有问题,把“我没有能力改变”转换“我要想办法完成”,由此可以采取询问领导哪部分有问题的行为。
解决了情绪问题,接下来是如何展开对话。
很多情况下,不是你想要沟通,对方就真的愿意和你沟通的,如果遇到对方拒绝沟通,或者沟通过程中并不坦诚,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明确自己的目的。这个沟通你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其次,陈述事实(事实≠想法)。在刚开始对话时,双方处在最敏感的时候,任何带有主观臆断的语言都有可能直接结束对话,所以从事实谈起,事实是拥有高度客观性的内容,最不容易引发争议。
再次,双方沟通,先说明自己的想法,只有说出想法让能让对方明白你的目的,提出想法同样有技巧,说话的时候要自信,不要积累很多问题再去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即我希望的是……我不希望的是……确保对方明确你的意图。然后让对方来表述他们观察到的事实、产生的想法和感受。
最后,鼓励做出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看能不能达成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在沟通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双方的目的并不能达成一致,好像要么实现你的目的,要么实现对方的目的,这种单一的只能做到某一方的选择就是傻瓜式选择。
但其实不然,关键对话是可以让双方在某方面找到一个共同目的,即使你觉得真的找不到,那么也可以跳出来,站在更高视角上去创造一个共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