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绵邈
感怆悲凉
一一一一一一一
◤暮秋独游曲江◥
唐·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注释
①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 ,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一生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②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唐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诗:“南山郁初霁,曲江湛不流?!?/p>
③春恨:犹春愁,春怨。唐杨炯《梅花落》诗:“行人断消息,春恨几徘徊?!鄙阂蛔鳌捌稹?。
④深知:十分了解。汉扬雄《法言·问道》:“深知器械舟车宫室之为,则礼由己?!?/p>
⑤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p>
又到了周三,又到了遇见古诗词的时间。
在上周,我写了如果你以为李商隐只是个“情话boy”,你就大错特错了后,很多朋友纷纷留言说特别喜欢我对于李商隐的“同时代人”的解释,更有粉丝留言说生生世世做李商隐的“死忠粉”、“真爱粉”。
这让我有理由相信,若李商隐当真生活在2017年,在工体或五棵松开一场作品诵唱会,定有海量粉丝从全球涌来,万人空巷。这场大会大约在秋季举办,倘使这件事真落在“听筝读诗”团队的头上来操办,我们一定会为参与大会的真爱粉们准备好足量纸巾与无数个温暖的拥抱。
众所周知,李商隐的作品实在太扣人心弦,让人难免想起难忘的往事、与恋人分别的场景、与岁岁年华挥别的心情,忍不住就会梨花带雨、泣涕涟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在天气渐寒的秋天,独自一人游曲江。泛舟江上观荷花,目力所及全是枯萎的莲蓬、飘摇的荷叶……
曾几何时“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曾几何时袅娜的荷塘月色间满载着甜美的回忆……此刻,孤身一人的李商隐,看到微微泛黄的枯叶,心中不免怅然。昔日的“共剪西窗烛”的恋人,“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她涌在心头,他呜咽着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诗句,力透纸背。
李商隐的作品,自己的作品与作品之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这也就是专业学者们常说的“互文性”。这一理论之所以为学者们着迷,是因为确实好用嘛?;ノ?,顾名思义就是文本之间互相的关联,一般是说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关系——吸收或转化。一个作家的作品时常有些单薄,但是当它与其它文本之间形成一些关系与勾连之后,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了,于是这个神奇的理论在中西方都很受追捧。
而李商隐的作品则不同。他的作品之所以堪称一绝,是因为他自己的作品与作品之间就已经构成了一种互文关系。换言之,就是李商隐的那场作品唱诵会,定会是一个节目与另一个节目之间有很大的关联的大会,这在如今一个“晚会基本靠攒”“演唱基本靠吼”的现状下,价值尤为凸显。
你可曾也如李商隐一样,一个人去到无边的荷塘,静静地守候傍晚时分的“夕阳无限好”?
你可曾也如他一样,痴痴地等待一个人的归来,在秋风萧瑟中看着大雁南飞,默默想起分别时“君问归期未有期”的场景?
你可曾也如他一样,与恋人坠入甜蜜爱河时,发下过“深知身在情长在”的千古誓词?
李商隐的这份誓言是“只要一息尚存就当相濡以沫”的深情,这样的感情仿若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它存于诗句中从未消逝,等待千年后的我们将它唤起。
于是,每当秋风吹起,看到荷叶枯黄,我都会轻轻在嘴边低吟: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
怅望江头江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