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
我就喜欢山
爬也好,登也好,行也好
山在那里,相看总不厌
我这么仁义
要不是吃了家里没地的亏
早把笔名改成“黄世仁”了
与山为伴是个自得其乐的过程
此间亦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趣味
可偏就有人要说出来
就像《醉翁亭记》描述的
“朝而往,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p>
经过的山多了
体悟也就多了
景色、美酒、玩伴和心境
你会发现这些复杂又立体的组合
不只是简单地指向快乐
同样也可生出更为复杂而立体的情绪
现在的我越来越怀疑
《醉翁亭记》里的欧阳修
到底快不快乐?
因为庆历新政这趟混水
改革者真没少得罪人
范仲淹、富弼这些主脑不用说
欧阳修也跟着吃了瓜落
首先
他写了《朋党论》声援范仲淹等人
我总结就两句话:
世上的人分好坏
好人聚在一起就是团队
坏人聚在一起那叫团伙
这种幼儿园等级的善恶划分
一定又得罪了不少人
势必把很多中立观望的同僚赶到了对立面
“闹半天你和范仲淹是好人
那我没加入你们就是坏人咯?!”
你在皇上那往外择(zhai)自己没问题
但也得照顾一下其他人的感受
就没他这么办事儿的
果然,“报应”跟着就来了
也该着欧阳修倒霉
家里一个没血缘关系的外甥女偷情
让大家产生了“很有必要的”联想:
既然外甥女可以偷情
那乱伦似乎也很合理
政敌趁机说欧阳修和外甥女有不正常的性关系
“莫须有”就是这样
当一群人说你有错时
就算没错
似乎也有错
更何况就您这人缘儿
连个愿意替你说话的人都没有了
于是欧阳修被贬滁州
而这一年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最通行的解读是
展现了欧阳修身处逆境而自得其乐的旷达
我很难想象一个人理想破灭
自己追随的前辈们也正值低潮
然后又莫名其妙卷入桃色风暴
明明是清白
还被严厉处罚
根本就是“正义已死”嘛
他竟然可以如此快乐?
坦白地说
我很怀疑
《醉翁亭记》叙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欧阳修似乎颇能得山水之乐
若这“乐”真的“不在酒”
又何必刻意强调“得之心而寓之酒”呢
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摆明是说
山水无法解决忧愁
酒也无法排遣痛苦
只好强颜欢笑
伴随众人游山玩水、饮酒作乐
才能稍稍平慰内心的伤痛与不满
欧阳修自述“苍颜白发”
衰老的不是容貌
而是自己的心境
这一年
前辈范仲淹已经跳脱了自我
可以冷静谈论内心悲与喜的转还
欧阳修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不得不佯装快乐掩饰自己
在看似极致的山水之乐后
我们看到了那个“颓然乎其间”的大叔
如果这叫旷达
那什么又叫痛苦呢
其实和我一样
欧阳修很渴望表达
但又怕麻烦到别人
于是在反复的矛盾和犹豫中
他试图通过文章来消解所有的情绪
而更让他担心的
是在意的人读不懂他
就像你和你的语文老师可能都无法了解
他藏在“旷达笑容”下的真实心境
于是他在字里行间投下了内心真实的影子
《醉翁亭记》末段写道: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欧阳修以这群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是因为自己打从心底就快乐不起来
他甚至意识到
这种痛会让他迷失自己
因此
在《醉翁亭记》结尾
他才会留下一个问号
然后自问自答:
我是谁?
我是庐陵欧阳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