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请让我先讲一个直击心灵的,真实的小故事。
二狗是国内一家知名IT公司的程序员,这天早上,他按照惯例9点起了床。
“程序员的生活就是惬意呀,工作时间自由,挣的钱还不少”,二狗一遍洗漱一边想,“比起那些上午6,7点就得起床的金融民工,同样都是搬砖,我还是比他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p>
到公司点开邮件,第一封是老板发的:“公司最近有几个医疗广告出了点问题,你去数据库里看看,把相关的记录删掉就行,还有,上次那个A项目的B功能今天要一定要提交了?!?/p>
“大概又是哪个患者举报了吧”,二狗想,一边漫不经心地打开公司的数据库,“这群开公司的老总们,关乎性命的事儿还是得讲点良心,要不是这行业工资高,老子早就不在这干了”。
删数据这种事儿,难道不是我们程序员安身立命之本?小手一抖,记录没有——如此轻易就完成了一件重要任务。哦对了,这个A项目的B功能我早就做得差不多了,都快11点半了,这么短时间也完不成什么事情——不如先上马云爸爸的淘宝逛逛剁个手?
徜徉在逛逛逛的海洋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虽然一件东西都没买,但已经快要十二点了呢,上午也没吃早饭,是时候去吃饭了。
吃完饭也快一点了,看着手边那好像分分钟就能完成的功能B,实在下不去手啊,做完了今天不就没事干了?微博上的这个视频看起来好好看,不如看一会儿吧。
视频刷完看看热门微博,玩玩手机一转眼已经三点半了,差不多是时候写功能B了呢,对了,程序员鼓励师小丽拜托我的那个小忙先做了吧。
嗯,这个看起来确实很简单嘛…
嗯?这个功能怎么回事?怎么这个也需要改?
嗯???这个Bug怎么老是调不好???
嗯嗯嗯嗯嗯?????
……
夜里十二点,疲惫的二狗总算勉强堵上所有的洞,以一个面目全非的方式提交了功能B,拖着疲惫的身子下了班。
心有不甘的二狗想想又加班到了十二点,在抱怨老板的同时,点开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又是一天加班到十二点,努力是男人最华丽的外衣,加油!”
同一时间,二狗的大学同学,研究生二花刚从实验室出来,刚好看到这条朋友圈,想想自己度过的效率低下的一天,看着自己努力的大学同学,心情更糟了。为了感动自己,二花也不甘示弱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深夜的实验室一个人都没有,感觉自己效率更高了呢”,附上一张在实验室的自拍。
此时此刻,创业的小刘同学还在为产品上线而奋斗,手机丢在一边。
如果是写段子的话,到这里应该就以一个引人深思的结尾结束了吧。
……
……
若是仅止步于写段子,未免也太小瞧本狗了。
为什么优秀的人每天都能高效完成很多事务,而你总是纠结睁眼和闭眼之间的间隔太短?
“做了错的事,或是没有做正确的事,低效率的原因只可能是两种之一呢”
选择正确的优先级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雷布斯
再讲一个喜闻乐见的例子,高中的时候本狗数学比较挣扎,因为不细心以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缘故,简答题五道,前三道“送分题”里大多数时候都会因为看错题或者考虑情况不周全错上一到两道。然而神奇的是,本狗由于脑子还算灵活,最后两道大家经常都很难做出来的题反而相对正确率较高。
爱装逼的本狗那时就想了,前三道题做不全对没关系,可以通过后面来补嘛,多练练这种难题,我还能显得自己很牛逼,于是就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各种难题。
……
我特么真想抽那时候的自己几个大嘴巴子。
实际的情况就正如所料,最后的难题做对的几率还是相对较小的,而且需要花上大量时间。最常见的情况就是,最后的题花了时间没做对,前面的“送分题”也没做对,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丢了孩子套不着狼。
“送分题”简单,总结规律相对容易,而后两题灵活,难以总结规律,从战略上说,分值差不多,肯定要先挑易拿的。然而本狗却为了装逼,硬是要攻坚克难,最后当然是得不偿失。
这就是我所说的“做了错的事”,也就是战略上的失误。
比如女朋友生气,你明明可以赶快安抚,却偏要先打完团战——团战由于你战战兢兢的心理没打好,女盆友也生气了,这一晚上都没好好过。
比如老板急着要东西,你明明可以先完成老板的需求,却觉得手边这个小事分分钟就能做完——然而这个小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老板的东西时间也来不及了。
比如产品越早上线越有优势,你明明可以上线测试,快速迭代,却偏要把那个边角细节调了又调,觉得用户更喜欢完美的产品——然而产品根本没有击中用户痛点,你的边角细节根本谬以千里。
面对生活的送分题,我们却常常选了那道送命题。选择了错误的优先级,白白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效果却始终不如人意。
选了送命题的朋友,还有办法起死回生么?
有。
紧急重要分类法与SMART
关注本狗之前文章的朋友,会注意到本狗在《情绪框架》这篇文章里就曾经提到紧急重要分类法,这个万金油方法在各处使用都效果拔群,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每每需要考虑问题的优先级的时候,都可以把事情往上面这个框架里套一套:先处理重要紧急的事件;面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要先思考再处理;对于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你需要控制你的注意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就让它先一边呆着去。
至于如何判断事情是否真的重要,可以通过目标管理的一个经典框架:SMART原则来判断:
Specific——具体
Measurable——可衡量
Attainable——可达到
Relevant——相关性
Time – based——有截止期限
选了送命题的朋友们,可以用这个框架把送命题衡量衡量,看做下去是送分还是送命。拿之前的考试做难题举例:
1.这一个月每天做2道难题,够具体!
2.做难题的目标是得更高分,那在月考里面要看数学是不是考得更好,那就至少要比现在提高10分吧,这就算是一个可衡量的标准。
3.当然可以达到啦。
4.做难题和提高数学成绩相关么?当然相关,但是相关性高不高就决定了这个事情重要与否,这一点我还不清楚,需要考试成绩的反馈。
5.截止期限一个月,先试试这个送命题。
大多数时候事情重要与否,我们可以一眼看出,然而有的时候当局者迷,不切身经历很难分辨,SMART框架的目标设立和检验就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检验方式。
如果本狗那时用这个方法去检测,大概很快就能得出专注难题根本不是一个重要的高优先级方法,也不会傻乎乎地装了一年逼,还是不知道为什么数学成绩总是提不高。
三分钟方法
最后再介绍一个行之有效的小窍门,我称之为“三分钟方法”,也是本狗经常使用的一种快速判断优先级的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比如你在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别人向你请教一个问题,或者拜托你帮忙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并不能很快地决定做还是不做,现在做还是等下做的话,你的优先级序列又会陷入混乱。
“三分钟方法”就是这样一个用于判断突发事件重要性与优先级的方法:接触到一件事,尝试认真思考三分钟,如果你能通过SMART原则透彻掌握这件事的来龙去脉,那么你就能很好地为这件事做一个重要性分类,反之,就把它放在你当下最需要完成的事情之后思考。
如果三分钟内你都毫无头绪,那说明这件事一般情况下会消耗掉超出你预估的时间,这对优先级序列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更需要“三思而后行”了。
至此,我们基本讨论了“做了错的事”这一问题与解决方法,敬请期待下回分解——《提高有效执行力:怎样高效地去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