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在《读懂一本书》这本书里,
总结了一下对于读书的五大误解。
我认为总结的很是到位,你可以看看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误解,能否得到一些启发。
1、你觉得读书无用吗?
很多人可能嘴上不说,心里却是这样想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读一本书,就能掌握一个人几年甚至几十年所总结的智慧,怎么会没用呢?可能你觉得,知识的更新太快,书里面是落后的知识,但是经典的内容是不会过时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很多历史的底层就是未来。
读书可以打开我们的视野,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人和事中。我们可以见到的世界会受限于我们所处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局限性,你不可能走遍世界所有地方,见到所有的人,经历所有的事,而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见到的经历的就是整个世界的样子,我们的生活就应当是目前的这个样子。而通过读书,是可以让我们见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和面相的。
2、读书只追求有用?
如果读书是为了读了之后,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那他就完全误解了书的作用。书只是催化剂,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
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赖书,就会落入“读书功利化”的陷阱。很多书的确是实用类的,有很多问题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方法和知识本身非常有用。
但是,不可否认诗歌和哲学的用处,它们反而会潜在地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
有的人只读自己能“够得着”的书,这样容易只停留在自己认同的那个层面。如果读到一本书的时候,觉得书里面讲的东西从来没听过,不明白为什么它这么奇怪……反倒应该认真对待。
3、有的书我读不懂?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
除了经典,遇到其他一些读不懂的书,也不要紧。如果一本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迎合你的需求、增加你的自我崇拜感、放大你的欲望、跪求你的认同的,你一定要小心,它不只是想赚你的钱,还想让你变得更傻。
遇到读不懂的书,你可以先读一些跟这本书更接近的书。
4、读书是一件私事?
读书当然要自己翻开书来去阅读,但是绝对不是说只能是自己一个人闷头读,读书也可以和朋友一起交流,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进步,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不同的人阅读同样的书,获得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知识储备以及经历的事情。所以,得到的感悟也会不同,和更多的人交流,可以获得不一样的体验。
5、自己读的效果最好?
很多人抱怨,看名著丝毫没有作用,这是因为你暂时读不懂。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读的效果一定就比别人讲的要好。你听过大家给你讲书吗,他们看过很多的书,并且深入研究过很多领域,在这些维度上绝对可以碾压你,所以你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就是你读的《史记》《资治通鉴》《论语》《庄子》和傅佩荣、冯唐、罗振宇、鲍鹏山、施展、梁文道读出来的不一样。你所知道的西天取经的故事和钱文忠给你讲的《玄奘西游记》也不一样……
所以,如果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的指点,获得别人对书的内容的提炼,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帮助你去解读一本书,都是很难得的。有人介意这些听别人讲的书都是二手知识,一定要自己去读,完全不要有这种洁癖,樊登老师也说,很多讲书人是高手。当你听了一些高人讲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东西后,你会觉得豁然开朗,这是因为对方把一本书的内涵吃透了。
“读书这件事情,我们不需要执着,不需要痛苦,能读就读下去,能吸收就吸收。如果暂时读不懂,可以听听别人讲的,再接着读下去?!?/p>
只要我们时刻都能保持不断进步的心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就能把读书变成一辈子重要的事。
也会开始爱上阅读!
2025年,一起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