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五十八岁的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称汗(后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这时的女真诸部(除明朝支持的叶赫部)基本已臣服于其下,又经过两年的准备,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颁布“七大恨”正式反明。
????????当年努尔哈赤率军攻陷了抚顺、东州、马根单等五百余城堡并杀辽东总兵张承胤及以下副将、参将、游击、千把总等五十余官。帝国震怒,九卿科道会议荐举杨镐。杨镐字京甫,是万历八年进士。大家推举杨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杨镐在朝廷人脉广,而是杨镐属于文官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军事文官”。
????????明朝自从开国以来,一直在限制武将势力、控制军权。到中后期武将实权官职最上就是一镇总兵,由于卫所的糜烂和荒废,而各镇实际战兵多的也就两三万,少的只有几千人。当有大的军事需求时,朝廷就必须集中数镇兵马。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武将到总兵也就算是升到天花板了,再上没有实权官职,那么几个总兵聚到一起听谁的呢?授某个武将大将军印或者尚方宝剑,由其统领全军。那他带着十几万大军直奔京师而来怎么办?
????????文官自然觉得文官掌握兵权才安全,于是为解决这类问题,当有战事时朝廷将统帅权临时授予某个文官,由这个文官指挥若干总兵去完成战事。这个文官一般会从两类人中挑选,一类是战事所在地的御史,因为御史属于朝廷官员可方便地方与朝廷沟通,而且其日常职务是巡查地方又比较了解实际情况。
????????另一类就是职业的军事文官,这类文官主业就是打仗,大多数都是在地方任职期间(主要是九边这类战事多的地方)经历了多次战事,逐渐有了经验和声望。无战事的时候这类官员大多在各部挂一个虚职,一旦有了大的战事朝廷就会给其加衔(根据战事规模从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到内阁大学士)后授予其统兵实权。
????????作战时由文官负责统帅、管理、协调、指挥,各武将负责具体作战。战事结束后各总兵带领各自兵马返回驻地统兵文官的临时加衔也会被取消,朝廷会在战后根据情况对参战的各文武官员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这种方法让明朝既可以进行大规模作战,又不用担心武将形成大的藩镇不服朝廷管理。但是这种方法也让不少文臣看到了凭军功快速升迁这一捷径,所以也让朝廷对于内部不少问题的处理越来越倾向于军事解决,比方说让明朝焦头烂额的荆襄流民问题。如果你细看万历三大征中宁夏、播州两征的始末,也不难看出有部分文官是唯恐哱拜、杨应龙不反。
????????我们先说回杨镐,他担任山东参议分守辽海道时,率军雪夜奇袭蒙古炒花部,大胜。万历二十四年奉命经略援朝军务。在朝作战期间广受朝鲜上下好评,朝鲜国王还将其画像供奉在宣武祠中。所以说杨镐还是有一定的军事才能的,不然朝廷公议,他的呼声也不会这么高。经万历首肯后正式任命杨镐为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负责进剿努尔哈赤。
????????当时明朝在辽东尚有两万余守军,但已军心涣散、几成惊弓之鸟,只能被动地分兵防守在各个卫所,根本无法完成进剿努尔哈赤的任务。杨镐到任后并未草率行动,而是一面聚集粮草、集结军队、收拢难民提振士气;一面派人与努尔哈赤和谈,迷惑对手。
????????努尔哈赤则是举起屠刀以作回应,七月攻陷清河堡屠军民万余人;九月屠戮会安堡,并押三百平民至抚顺关前斩杀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一个活口给杨镐带话,要求封王、赐敕书、金银、布匹等。努尔哈赤的暴行极大地刺激了朝廷和万历皇帝,万历赐杨镐尚方宝剑并责令他抓紧时间犁庭扫穴,消灭努尔哈赤。
????????当年年末四方援兵基本完成集结到达辽东。其中,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各一万,共约三万人;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各六千精骑,共约二万五千人;川广、山陕、两直各步骑五至七千不等,共约两万人;浙江发步兵四千人;永顺、保靖、石州、河东等各两三千,共约七千人;海西女真叶赫部一万人;朝鲜兵一万三千人。
????????其中明军八万八千人左右,总计十一万兵。加上后勤、运输等,对外号称四十七万。领兵主要将官为总兵马林、杜松、李如柏、刘綎、王宣、赵梦麟、贺世贤、李光荣等。
????????萨尔浒之战的具体过程、失败的原因现在有很多文章、书籍有非常专业的描述。在此我也不做“搬运”,只聊一聊后人议论最多的三个地方,作战时间、进军方式、努尔哈赤的军事能力。
????????杨镐与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等人商议后定于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后因大雪行军困难延后到二月二十五日正式出兵。东北二三月间还是寒冬,并不利于大军作战,从上面明军来源可以看出大部分明军并不擅长严寒地区作战(总兵杜松、刘綎就极力主张延后几个月等天气转暖、熟悉地形后再开战),杨镐为什么不待天时在我时再出兵呢?
????????首先是努尔哈赤的凶残。一个山野部落不但敢挑战朝廷威权,而且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屠戮明朝臣民,如果不迅速出兵剿灭,而是坐看其挥舞屠刀,如何向四海不臣者彰显霸气,明朝的颜面又何在?
????????第二是明朝自立朝以来朝廷的岁入一直非常低,农商税合计一年两千五百万两左右。不说和南宋的一年一亿五千万两比,和唐朝的一年五千多万两,相较也大为不如。极低的财政收入导致明朝中后期根本无力支持大的军事活动。
????????虽然万历前十年张居正改革,为朝廷积累了一些盈余,但经历三大征之后,万历朝的家底基本已经被掏空。此次为讨伐努尔哈赤,辽东的军饷已骤增至三百万两,为了支付军饷除贵州外天下每亩加派三厘五毫,大概增赋二百至三百万两。
????????这对于本来就很拮据的财政来说,无异于一个沉重的负担。每过一天就意味着巨额的粮饷支出,朝廷当然希望杨镐能迅速解决问题。所以也不断催促杨镐抓紧行动,迅速出击。
????????杨镐也知道现实中的窘迫。偌大的一个王朝目前财力也就只能召集十万规模的大军,除了士兵每月的军饷和米粮可以勉强保证外,军械、棉衣、火器等都无财力更新、补充了。军械窘到什么程度,出兵当日要杀牛祭旗,结果屠牛刀三割不断,杨镐怒解尚方宝剑斩之。刘綎的义子(刘招孙上马试槊,本想勒马举槊摆一个帅气的造型,结果因槊柄蠹朽,迎风一摆槊头竟然坠地。
????????杨镐一个有经验的统兵将领,也知道此时辽东天寒地冻、大雪覆地,这个时候出征会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增加士兵减员率并降低作战能力、增加后勤运输压力。但他也明白除非户部增加军费,不然就这么拖下去士气只会越来越差,如果后面军饷都发不出来了,大军不战就会自行崩溃。
????????在目前朝廷连三百万两军饷都觉得为难的情况下,十几万大军的肚子并不会因此而节食,尽快出兵结束战争已然是唯一的选择了。
????????杨镐在萨尔浒之战前上奏给朝廷的奏疏里已经提到后金方面大约有兵六万余,那他为什么又要分兵四路出击,导致任何一路面对后金时都会处于人数劣势。明朝可是没人觉得明军打起北虏来能像汉军那样一个抵三。萨尔浒真的是杨镐无能导致的溃败么?
????????首先这次并不是明军与后金约定与某地决战,而是朝廷出兵以图剿灭后金,所以杨镐的作战目的就是要包围并攻陷后金的老巢赫图阿拉,并在赫图阿拉对建州女真这个族群实现字面意义上的剿灭。这就意味着明军必须行军几百里将建州女真合围于赫图阿拉,对于杨镐来说分四路行军,合击于赫图阿拉就不是个不明智地选择。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那个年代东北的道路问题,如果十几万大军一路向赫图阿拉挺进,那个年代的东北地区有可供十几万大军通行的道路么?十几万的军队加上后勤运输的人员不会低于三十万人,在到处大雪行动困难的冬季,什么路都给堵死了。
????????从行军以及后勤运输的角度也必须分路前进。如果十几万大军合军一路,后金方面可以轻易躲避与明军在山野间周旋,对于为军饷粮草发愁的朝廷来说,这也是灾难性的局面。
????????最后的原因是统帅杨镐并没有计划亲临前线指挥,而是在沈阳督战,如果明军合兵一路,这么多互不统属的总兵聚在一起,别说亲密无间的配合,能不能不吵架都还要两说。
????????明军分四路行军,后金方面搞不清楚哪路是主力,如果贸然出击一路会导致后方空虚被其他三路明军把家底抄个干干净净(如果后方族人被灭个一干二净,努尔哈赤就算六万精兵一个不死建州女真也基本玩完了)。
????????对明军而言,如果某一路被后金军攻击,也可视情况传信其他三路明军合围过来,将努尔哈赤一举歼灭。所以杨镐的策略是分进,在一步步逼近后金老巢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合击敌人。
????????出兵前杨镐宣布的十四罚约中尤其强调各路行军违期者、故意逗留延期者斩;观望不救援者斩;将领间乘战陷害者斩;退缩不前者斩。也是在督告各总兵,战机一现必须奋勇而上,别想着保存实力。
????????然而杨镐有两点没有预料到,这也是明军惨败的根源。第一点就是四路明军之间的情报互通几乎为零,左翼中路杜松军直到覆灭也没有主动向他边上的左翼北路的王林军(两军相距只有不到半日)通报过消息,王林是在遇到杜松军溃逃的辎重营后才得知杜松军已经完蛋了。
????????右翼南路的刘綎军更惨,直到全军覆没都不知道杜松军、王林军两路已经惨败,刘綎还是被努尔哈赤的奸细用缴获的杜松令箭忽悠进包围圈的。明军实际分成了四路各自为战的队伍。
????????第二点不光是杨镐,整个明朝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那就是后金军的战斗力如此之强。
????????萨尔浒之战前除了少数人(这部分人里的主要人物就是李成梁和熊廷弼)都不觉得辽东的女真人有多能打。战前,虽然明军军械龃龉,军费紧张还有各种贪腐克扣,但是怎么着也比后金这个原始部落强。
????????努尔哈赤靠十三副铠甲起家不是玩笑话,是在女真那个全员贫穷的族群里,铠甲是神品。萨尔浒之战前,努尔哈赤主要还是带领自己的部族攻击兼并其他女真部族。地盘是变大了,人是变多了,但是穷这个事实并没有变(在俘获大量汉族军匠之前,女真人和蒙古人一样铁器严重不足)。
????????要知道冷兵器时代铁的数量就是战斗力(李世民的名言—“唯甲坚兵利尔”),而且明军还大量持有火器。本来以为一路明军遇到后金主力就算打不赢,原地坚守几天还是可以的,只要拖住后金主力,其他几路明军合围过来或者直捣后金老巢都不是问题。没想到三路明军守得最久的也没有超过一天时间。
????????战后万历皇帝并没有过多地责备杨镐,他将罪责更多地归咎在杜松和马林身上“不期杜松贪功冒进,以致丧师,深可痛恨……马林应援失期,罪亦难辞”,让杨镐继续留任。然而努尔哈赤是一点面子也不给,同年六月攻打开原、铁岭。
????????由于奸细做内应,城门被打开(这是后金在辽东破城的惯用手法),此二城均陷于后金之手,随陷城而来的就是血腥的屠城和劫掠???、铁岭的陷落打开了辽、沈的门户,也隔断了明朝与辽东最后盟友,女真叶赫部的联系(没有了明帝国的支援,叶赫很快就被努尔哈赤吞并)。
????????至此一败再败的杨镐不得不下课,而且在言官的攻击下,被抓进天牢,判为死刑,但杨镐多方运作下,一直都没有行刑。崇祯二年,受了巨大刺激的朱由检,为了泄愤将杨镐斩首示众。
????????现在我们再来聊聊努尔哈赤,我个人的观点他在军事上是个人才,萨尔浒之战他先是力排众议放弃了坚壁清野拖死明军这种比较务实的方法,而是选择集中兵力主动围歼,然后又敏锐地抓住了明军的弱点,充分利用了女真掌握地利带来的高机动性将三路明军一一歼灭。
????????实际上前一种方法虽然军队容易保存,但是大战过后无论谁胜谁负,头戴“贼属”帽子的女真族人怕是剩下不了多少了。这对女真来说其实就是慢性死亡。
????????但是在政治上他就没什么水平了。努尔哈赤创立了八旗制度,但使用的简单粗暴的奴隶制管理,旗主拥有本旗的一切权力,各旗的财富不在于各旗自己的生产,而是战争掠夺。这样虽然让后金军战斗力很强,但是也带来了两个问题。
????????一是各旗主权力太大,这样造成了后金的多次内耗(直到康熙朝才解决问题)。二是对外族的剥削和压迫太过于残酷,视他们为奴隶。而后金满族又人丁稀少,让后金一直无法在辽东建立稳固的统治基?。ㄈ绻皇腔侍谋淞苏庖磺?,后金自己就把自己折腾完蛋了)。
????????努尔哈赤另一大标签就是嗜好屠杀,他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铁杆拥护者。此人称汗开始反明后,每次攻城后必屠城,每次战后必屠俘。在其生命的最后几年更是在辽东对非女真的各族人(主要就是汉族人)举起了无差别的屠刀。
????????穷人他觉得于女真无益,杀;富人,他觉得会聚众谋反,杀;以往归降人员,他觉得有异心,杀;连他孙女婿,著名的降将李永芳都被他亲自鞭打,差点杀了(据说是被皇太极阻拦),理由就是他觉得李永芳看不起他是满族。
????????在他的屠杀之下,整个辽东人人自危,非女真族人都面临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坐等努尔哈赤屠杀还是投靠大明活命。导致明军都没打过去,后金在辽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真不明白这么一个人怎么还会被冠以“杰出政治家”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