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有三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控制”,所有人执行上层制定的计划。
后来发现这一招不灵,因为环境变化实在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
2. 第二个阶段,叫“激励”。
员工看在公司给的钱和条件的的份上,拿出良心好好干,但这还是不彻底。
3. 未来公司和员工的关系,是“赋能”。
公司存在的价值,是让员工变得强大。员工个人的创新,本质上是为了让自己成长得更快,顺便为公司创造价值。
公司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的三个阶段,同样适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低段位的老师对学生实行的是控制,利用老师的身份和权威对学生进行纪律,学习,甚至思想上的控制;中段位的老师对学生实行的是激励,比如用小红花或者小组评比等制度对学生进行激励;高段位的老师是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自己喜欢学习,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学生的学习内力觉醒,当是教育追求的最终方向。我们身为老师,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引领孩子考取什么样的大学都无法与学生内力觉醒相比较,当每个孩子真正的内驱力被激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等等,终将被孩子实现。而被我们培养出来的众多的"高分数人才",如果他的内力没有被激发,一遇到困难,他只能选择放弃,因为他真的不具备挑战的勇气和能力。我常想:如果能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调动起来,学生就像饥渴的小蜜蜂贪婪地附在鲜花上吸吮花蜜;像一位潜泳运动员在水里潜游了好久,而刚从水里出来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一样去勤奋学习,那该多好啊。
教育一个学生,塑造一个学生,是社会,家庭和教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和家庭,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如何尽可能让"我"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呢?
1. 我认为孩子多读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比老师对学生进行说教要有用一些。我们可以利用班会或者空闲时间找些文章给学生读。从一些故事中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虽说这些活动不一定能完全激发学生,但也是有效果的。
2. 作为老师要与学生多沟通。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找准教育契机,对他们进行鼓励,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每次考试结束,成绩出来后帮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在哪儿,还有哪些不足,让他们认识到你是在真心想帮他,而不是想批评他。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有时还可借助批改学生作业的机会,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不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关爱,从而倍受鼓舞,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3. 精心打磨每一节课,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喜欢这位老师的课,才更有可能把这一门课程学好。把每一节课当作公开课去讲,精心设计课堂,不断的求新求变,不墨守成规,每堂课都能给学生收获和新鲜感。
4. 让学生走上讲台,体会成功的满足,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心内驱力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制,把学生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达到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育是一份成人成己的职业,在成就了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教师自己。学生自己的快速成长,顺便也给老师带来了成长,名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