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热,没有食欲,想起来翻看已经看过两遍的《小森林》。我的食欲并没有因此大增,但是女主市子对待生活的态度倒是让我平添了很多感想。
一、看到自己的资源,它是我们的支撑
小森是市子的家乡,地势很低,夏天的水气都沉到那里,使那里的湿度保持在100%。洗的衣服晾不干,厨房里的木铲也长了霉。这种环境让人产生一种幻觉,仿佛在空气中纵身一跃就像跳入水中游泳一样。市子只好去生火炉,一方面可以赶跑霉菌,一方面可以蒸发掉室内的水气、让空气干爽一些。然而需要忍受恼人的高温,怎么办呢?市子认为单纯忍着热不如干点什么以分散注意力。最好的选择莫过于烤火炉包:和面、发酵,这个过程中需要让面团吐两次气以便更好地操作。准备好面包坯,火炉里的柴火正是将灭未灭时,其温度为200度左右,恰好可以烤面包。
当市子烤完火炉包,室内的水气被排了出去,衣服不粘身了,空气不黏稠了,整个人利索了许多,那种感觉非常棒:人和地点都没有变,但是恶劣的环境却被因势利导地逐渐隐退。我们爱这种感觉,因为它让我们有掌控感。怪不得市子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我才不会被这潮湿的天气打败呢!”
拥有什么就利用什么,环境或者事物,而不是纠结于没有的,这会让我们很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把过多注意力放在了未曾拥有或难以把握的事物上。
市子利用火炉除湿,再利用烤面包的行为转移对室内高温的注意,这当然没有在房间里装个空调更舒服??墒强吹讲⒊浞掷蒙肀呖捎玫淖试词?,酷热也并没有那么难以忍受?;褂心切┐笊嚼锏姆岣晃锊阂跋憬兜钠た梢猿床?,雨久花的茎剁成粘粘的菜泥,加点酱汁调匀,浇到米饭上做盖浇饭,胡颓子果去籽加糖熬熟,做成果酱,抹面包当早餐……虽然购物不怎么方便,可是身边丰富的作物正是影片的一大亮点啊。
而现实生活中,越是身边的、简单的越容易被忽视。比如老公对老婆很照顾,但老婆的注意力都在老公“挣钱太少”这个层面上,那么他对家庭的付出——做饭洗衣带孩子,就被她忽视了,或者她认为他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她对他没有感激之情,却时常愤怒于她得不到的那部分——很多钱,她的感情生活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但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看,她拥有的还少吗?
身边的东西触手可及,你注意到它,它就会成为你的资源;注意不到,它就是你的损失。不要以为生活在别处,如果没有一颗“就地取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你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二、你抱怨的别人的缺点,正是你自己具有却没有意识到的
在市子打工的超市里,主管看到市子在发呆,于是对她说:“快点干活吧年轻人,不要总是偷懒?!笔凶泳筒环南耄?/p>
你家里一定有老婆伺候你吧,下班回家灯火通明,有热腾腾的饭等着你,累了就知道抱怨,不想干的事就知道推给别人;我在这里干活挣钱的时候家里还有一堆家务等着我呢,没人帮我。像你这种人哪有资格指责别人?
市子对她的主管的愤怒,也曾经在她妈妈身上产生过。比如小时候她和一帮小伙伴路过胡颓子树,胡颓子果熟透落在地上弄脏了她的新鞋,她抱怨妈妈没有及时清扫。比如长大后某一天她放学回家,妈妈叫她去摘胡萝卜,她去了园子里发现那里的胡萝卜乱长一气,拔也不好拔,她就埋怨妈妈不好好打理。再比如,她嫌弃妈妈总是炒一些省事的青菜,嫌弃妈妈太懒。
可是轮到她自己炒青菜的时候,她总是炒不出“妈妈菜”的味道,试了很多方法也不管用。直到有次她给芹菜去筋,忽然想到其他青菜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处理,果然她猜对了。但是去筋也是个很麻烦的活儿,那时候她才知道,妈妈并不像她以为的那样懒。反倒是她自己,能偷一下懒就偷一下懒,把自己不愿做的事情都推给妈妈,该承担的一点都不愿承担。比如有一天下雪,她非但没有早起帮妈妈去铲雪,还派给妈妈任务让她去雪地里摘冬花,因为她想吃冬花味增酱。妈妈虽然很不情愿,她自己还有一堆事要做呢,但还是花了功夫摘来冬花,做成了酱,然而市子放学回家却嫌妈妈把糖放少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妈妈不辞而别。
也许妈妈再也负担不了市子的埋怨和依赖,也许妈妈未雨绸缪,想让市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奈何市子太早离家,去城市里转了一圈,发现自己不适应城市生活,只好逃回了小森。然而事实却是,她总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总以为是别人错了,她身上有太多自己不愿承认的东西。
小森无疑是市子修行的场所,在那里,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行为被大自然的规律所决定着。在这个简单而重复的过程中,她对她的所作所为恍然大悟:“我才是懒的那个人吧!”
市子终于意识到,她对别人的不满本来就是存在于自己身上的,逃避没有用。身体可以逃回小森,那么精神呢?只有正视它们才是最好的出路。
现实中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我们讨厌一个人,认为别人做得不好,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存有那个“不好”,否则我们不会对别人的“不好”怀有愤怒。情绪是个很好的信号,它会让我们及时反省自身,从而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
市子离开了小森,但她知道,最终她还是会回来的。因为她喜欢小森,但是逃回来是对小森的不尊重。她离开了五年,回来时带回了老公。片尾结束时,观众可以从她的眼睛里猜测出,她在外面生活得很好,但今后她要定居小森了。
三、自律是用来架构生活的,它是最高级的自由
《小森林》评分9.4,但它的取材平凡微小,没有宏大的背景。甚至有网友评论说:“这么简单到无视的内容都能拍成电影,一拍还是四集?!闭庖坏阋苍梦曳艘乃?。后来我仔细琢磨,发现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乃是它描述的生活充满了“动力感”。
“动力感”会让人活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不自怨自艾,哪怕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设定吗?
在市子身上,我们看不到拖延和无所事事,她总是在不停地劳动、制作食物,除此以外就是必要的休息和定期购物。她似乎永远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锄草,消灭鼹鼠洞以便不让稻田里的水流干;焚烧稻壳,把灰烬撒在土里改善土质;和森林里的动物们比赛摘树上的野香蕉、捡地上的栗子;制作萝卜干、处理核桃、收藏土豆以备不时之需……这些琐碎的活不干哪一样都没有太大影响,但它们恰恰是填满生活的内容,如果没有自律去支撑,生活终将慢慢偏离轨道。
有个朋友告诉我说,她看到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市子独自一人坐在天色将晚的餐桌前吃饭,她心里很难受,因为如果她自己处于那样的场景中说不定会抑郁。我很理解。但我想,如果一个人可以很好地管理他的时间,不盲目听从自己的欲望而行动,他是没有机会陷入抑郁状态的。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可以自律。听从欲望的派遣,其实是逃避痛苦的行为,那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如果痛苦是用来逃避的话,那还是说明人已成为欲望或冲动的奴隶,奴隶如何有自由呢。
自律也是用来架构生活的东西。生活是由无数时间组成的,如果把生活比喻成一所房子,那么自律就是它的支架,没有支架,房子随时都可能崩塌。
但愿我们都能在自己坚固的房子里安全、自由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