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柯临
自打码字以来,对铜臭味越发灵敏,容易捕获意想不到的生财之道。
聊聊前一段和许久不见的老同事聚餐时,get的一件。
先别急着摆手说「哎呀哪里适合我们普通人??!」,或是直接下定论,静下心来看完,也许能对你有另一维度的启发。
1、
前同事小北,和朋友经营一家网络科技公司,做的是公众号运营相关。
就我们现有认知,公众号的收入多半来自广告、社群会员费、培训课程这些,小北公司运营的公众号现在有二十几个,总用户数在两三百万,盘算一下养活不到10人的小公司还是没问题的。
-哦,现在人多了,有30来号。
-那……养得起嘛?哈哈哈
-还行还行,混日子呗。
-做社群挺费时间精力的吧,你们几个群?。?/p>
-还好吧,2万多个。
-????!…
-你在闷声发大财啊,每月收入不少了吧?
-没有没有,每天再怎么挣也不过六位数啦。
(复杂表情.jpg)。。。
看着小北一脸憨厚,我只觉得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滴拍。同样是人,我还在满地打小怪兽时,一抬眼,人家已经满身背着buff在刷钻石级副本了。
2、
小北公司的公众号模式大致这样。
1、社群+网购返现
我们知道,在类似X宝联盟的返利平台,商品购买走渠道获得一定比例佣金。他公司旗下的公众号,有做母婴、育儿、保健各种,在文章中植入返利商品,以及群发推广链接,用户购买后他们就可获得10%-50%的佣金。
大家剁手乐淘淘,众人拾材火焰高。
聊的时候是晚上7点多,小北打开其中一个账号的实时数据,显示今天的当前收入8W+元。按照他的说法,公司「几个账号收入有多有少」。
2、代理
简单来说,商家需要卖产品,小北这样的公司就是一个个流量平台。同时他们也代理运营其他流量平台,比如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购物群等等,从中按比例分成。前面说的两万多个群,大部分属于此类。
3、运营
上游:代理资源从小北合作人接入,小北呢,作为「技术合作人」大部分心思扑在他的老本行开发上。
估计有人会跳出来说:群发小广告到群里,这么没技术含量的事还需要敲代码?
举个栗子:如果你有10个群,人工复制粘贴没啥毛病对吧;如果你有20个群,虽然麻烦了些但也还能忍受;可当你有两万多个群时,则完全切换了运作模式,想靠人工ctr+C再ctr+V,几乎等同填黑洞了。
所以,小北就负责开发工具,用它们替代搬砖之类的重体力活。
下游就更容易理解啦。
招一些有运营经验的孩纸或在校实习生,一是负责核心公众号的新媒体编辑,二是负责主要几个微信群的人工推广和汇总数据等基础工作。人力支出每月整体算下来,不算太多。
算是把新媒体+社群+网购+代理几个领域糅合,衍生而出的模式。不得不说,有时跨界资源整合起来,会产生奇妙的化学作用。
3、
我本职是产品汪,这几年有个感觉日趋强烈:在互联网环境下,产品本身,越来越难赚钱了。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法则。
1.0时代:靠卖卖产品或客户端,赚个用户使用费,不少人就能活的挺红润。
2.0时代:卖服务赚钱。走SaaS路线,提供整套方案或产品服务。单独产品已很难满足人们日渐挑剔的体验需求。
3.0时代:靠模式赚钱。从前几年的O2O,到眼下的共享模式,从知识平台到各类直播,不断有新的经济形态带来新的机遇。不断淘汰,也不断重新构建。
只是机遇终究还是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是为何?
马云说,面对新的机遇,很多人都经历过四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对咱小老百姓而言,说商业模式多少有点儿画大饼的味道,但赚钱的点,依然铺陈在生活细微处。
有的人有独特的资源,加以挖掘包装、通过网络传播、继而带来销量,虽不能大富大贵,可依然是稳定的收入源。
有的人有自己的兴趣,比如烘焙啊画画啊码字啊什么的,勤快些能衍生出新的入口。
-我认识的一个家庭主妇,喜欢烘焙,平时在家做做蛋糕自己开车送货,后来去上课上成了烘焙教室的合作人,而且过程充满乐趣。
-每天来公司收件的快递小哥,自己在韵达,投资了附近的圆通网点(额…),享受着竞争对手带给自己的红利。
其实,多数人缺少的并不是运气或智慧,而是对刚才说的对机遇「看不见」和 「看不起」两点上。
以小北他们的公司为例,虽说是靠运营公众号赚钱,实际上他们不接广告、不玩互推、不收会员费,靠许多人瞧不上的代理和商品返利获取主要收入。而据他合伙人说,原本之前想找另外一家公司合作,结果人家一听直接拒绝了。
因为没多想,所以看不见,因为想赚大钱,而看不上赚小钱的机会。到最后,既没吃到西瓜也没捡起芝麻。
我们会习惯认为,赚小钱都是体力活、是不可取的,可要知道,现在赚小钱也是有模式的,踩着正确的支点多少可以事半功倍跳的更高,不是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