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踩得是“心理账户”这个坑。
一个手机壳20多块钱,我心疼的嚯嚯滴。几千、上万块钱的3天线下课程,眼也不眨就报上了。
老公很婉约的批评我:你消费过于感性。
我同样也很不屑的回应他一句:你懂啥,这叫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的存在,让我对钱不能公平对待、不一视同仁。同样的还信用卡6000块钱,老公帮我还,我的压力就小一些,用自己的钱还就感觉有压力。
而且,在家庭开支方面,我更愿意让老公来处理像水电气暖小的消费,我的收入呢,则用于大的开销,比如保险费、孩子特长辅导费等。
以上2点体验,这让我感觉,我的钱比他的钱更有用,嘿嘿(^^),虽然都是自家的钱。
但,根据作者所述,让我恍然大悟,心理账户也是有陷阱的,原来,我是“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