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会回忆往事,甚至乎,尘封多年的往事也会蹭蹭的,一股脑儿的往上冒。
记得小时候,伯父是做耕牛生意的,家里常年累月是喂养着几头牛的,光景最淡薄的时日也会有一头牛供养着的。
牛,是农户们一家必不可少的牲口,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农活还不能像现在似的机械化,全部仰仗世世代代的祖先传下来的传统耕作方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种庄稼,温饱问题早在八十年代初期已经解决了。人民的日子过得恬淡自如,孩童们的生活更加率真悠然。在我的记忆中做的家务活最多的当数放牛了,我放牛是得到伯父及全家人表彰最多的,伯父时常对我的兄弟姐妹们说:我每回放牛都是让牛吃的饱饱的才回,不像哥哥及弟弟妹妹们放牛,总是没让牛吃饱就拉回来了。每每听到此赞誉,我只管傻笑不作声。因为,牛吃得饱饱的并不是我特意有意而为之,而是顺其自然的结果所致。因为我每回放牛必带一本书,牛认真吃着草,我认真看着书,两不耽误。那种自在,满足感竟然让我常?;匚段耷?。
那时候,山区贫瘠,图书资源有限,我时常是拿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有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有作文辅导书,有小学思品、自然等副科教材。还有爸爸的《备课教案》(爸爸是一位老民办教师)。甚至乎,还有村上邻居哥哥姐姐们的《知音》、《家庭》……虽然大部分是囫囵吞枣,半知半解的读完的。但是也为我提升了不少的阅读兴趣。也大概在那时候让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特殊的爱好。倒是随着时间、境遇的变迁,打工之后一度迷失了自我,中断了好多年的阅读习惯,现在想一想真的是愧疚的慌,为自己的虚度光阴惭愧,为扼杀自己的嗜好而惋惜。好在,从去年下半年受到一些人和事的启发,让我又开始重拾书本,捡起自己的爱好来。我在想,往后如生,我一定要与书为伴,与书对话!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那么,就让书籍为我打开另一扇窗吧!
此时,我仿佛又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又黑又瘦,留着男孩子的短发,穿着很不合身的旧衣服,一手牵着一头黄牛,一手端着一本书。她们在田埂上,牛儿扑哧扑哧的啃着嫩绿的青草,姑娘注精会神的看着书,她的脸上时不时露出一丝丝傻意,细看其实是很恬淡的,很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