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生活中工作中等等情况之下,人们通?;嶂本踝约旱哪诚钅芰蛘呒寄苌鲜谴υ谝桓銎骄揭陨?,所以我们会对该项能力或技能的评价是“还好”、“还行”,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差不多” ,不会差过平均值。我们甚至会自认已经是谦虚地评价了自己的能力或技能了。
在李笑来老师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案例:
接近90%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处于平均水准纸上...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感觉永远是存在着认知的偏差的。有一个专门的现象可以解释“乌比冈湖效应”。
乌比冈湖效应: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的一种总觉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即给自己的许多方面打分高过实际水平。用另一种通俗的说法,就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为自己其实“并不落后”,从而使自己麻木生活在我们自己的舒适圈里面?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大脑自动将我们不想接收的信息屏蔽掉,同时我们的生活圈子(世界)就那么的小。甚至更可怕的是,我们身边只剩下和我们差不多甚至比我们差的人,之后我们自然而然地感觉到我们已经是那么少数的领头羊,那么我们这个圈子(世界)的牛人都去哪里了?他们已经跃升到更高层次的圈子(世界),在不断追求自我中和不断修炼中已经将我们抛开巨大的距离,他们已经在我们世界中消失了。
以前我们在学校的标准,60分就已经可以达到平均以上了,我们自认为这已经足够了;根据二八原则,我们得知20%才是一种领先,所以我们将自己跻身到20%才叫做到不落后。进入二十一世纪,移动互联这方面揭示更为残酷的事实:弄不好,百分之一之后全是落后。
得知和面对这种落后,我们通常面对的态度并做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继续以“自我平均值”为比对标准,继续麻痹自己;另外一种人是通过自省,真切地查询清楚领先者的标准,比对之间的查询,并用实际行动来不断地向前奔跑。
面对这种落后,我们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其实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焦虑可以了解为?;?。我们时刻保持着?;小C挥形;械娜司褪悄侵纸醋⒍ū涑晌抻玫娜?,比较流行的说法,有的人在20、30岁的时候死了,80、90岁才埋。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的做法,持续去做你认可的那方面能力和技能,积累起来,不要期待可以马上习得,把时间当作朋友,让时间见证你的积累和持续。
这次主题训练:每天华至少三十分钟静下心来进行自我审视,想想有没有在哪一方面或几方面,自己幻觉已在平均水平上?
以上只是我对李笑来老师《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文章的理解。如果想订阅李笑来老师的专栏,请点击得到订阅,进行思维模式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