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航阶段
- 1958.4 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1960.11.5 东风破晓开天地——我国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 1961.8.20 中央批准“两弹”研制,明确中国航天发展方向
- 1964.6.29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型导弹东风二号发射试验成功
- 1966.10.27 导弹加装核弹头的“两弹结合”试验获得成功
- 1970.4.24 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 1975.11.26 “尖兵一号”发射升空,开创遥感事业先河
- 1977.8 第一代远洋航天测量船问世
1956.10.8 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担任院长。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此展开。
1958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由19和20兵团建设我国第一座导弹试验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960年11月5日,我国仿制苏联“P-2”导弹的第一枚导弹(代号“1059”,后称东风一号)在酒泉进行飞行试验,飞行550公里,弹头命中目标区,获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掌握导弹技术方面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1961年8月20日,聂荣臻向党中央呈送了《关于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意了聂荣臻的报告,确定了“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方针。
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进行发射试验,首次获得成功,标志着我国导弹从研仿走向自主研制。
1966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用东风二号甲中近程导弹加装核弹头进行了“两弹结合”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傲降岷稀笔匝槌晒?,表明中国已具有战略威慑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执行卫星发射任务,也是我国首次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1975年11月26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尖兵一号”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11月29日,卫星回收舱安全降落并回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977年8月、10月,远望1号、2号船分别建成下水,组成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航天远洋测量船队。
二、耕耘阶段
- 1980.5.18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 1981.9.20 首次“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 1982.10.12 巨浪一号导弹水下机动发射成功
- 1984.4.8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 1985.10.26 中国运载火箭正式投入国际市场
- 1986.12.20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1980年5月18日,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东风五号洲际导弹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导弹研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表明中国的国防实力有了新的提高和加强。
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三颗科学实验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潜地固体战略导弹巨浪一号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水下机动发射战略导弹的空白,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将东方红二号第二颗试验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第三个掌握先进低温火箭技术的国家。
1985年10月26日,航天工业部对外宣布,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长征三号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中国长城工业公司负责承揽国外用户卫星发射服务业务。
1986年12月20日,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成并投入运行,是我国时间最长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历史档案库,具有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和亚洲70%陆地区域的卫星数据实时接收能力。
三、提速阶段
- 1988.9.7 我国首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
- 1990.4.7 中国首次发射外星获得成功
- 1990.7.16 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火箭长征二号E成功发射
- 1992.9.21 从曙光号到神舟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
- 1997.5.12 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成功发射
- 1999.18 国家表彰“两弹一星”元勋,“两弹一星”精神正式提出
- 1999.11.20 神舟一号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回收
1988年9月7日,我国成功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国家,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从此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0年4月7日,我国成功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卫星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这是中国承揽的首次商业发射服务。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之后,第三个进入国际航天商业发射领域的国家。
1990年7月16日,我国第一枚大推力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一颗模拟星和一颗巴基斯坦科学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自那一天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921工程”——在“曙光”号搁浅20年后,中国载人航天终于迎来启航的曙光。
1997年5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送入预定轨道。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大会,表彰曾为“两弹一星”研制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江泽民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入轨。11月21日,神舟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试验。
四、攻坚期
- 2000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
- 2002.5.15 我国首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成功发射
- 2001.1-2002.12 神舟二号、三号、四号相继发射成功
- 2003.10.15 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 2005.10.12 神舟六号任务实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
- 2007.10.24 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 2008.4.25 我国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成功发射
- 2008.9.25神舟七号任务成功实施我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 2010.5.12 天眼工程”高分专项启动实施
- 2011.9.29 载人航天突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 2012.12.27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投入使用
- 2013.12.2 嫦娥三号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及月面巡视勘察
- 2014.11.1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 2016.3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研制
- 2016.9.15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 2016.10.17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 2016.11.3 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 2017.4.20 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正在迈进“空间站时代”。
2000年,2颗北斗卫星先后成功发射;2003年,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成,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2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将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和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送入预定轨道,结束了中国没有海洋卫星的历史。
2001.1-2002.12中国又先后发射了神舟二号、三号、四号飞船,完成了所有预定的试验内容。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是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又一座里程碑。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将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10月17日,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六号任务实现了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并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活动。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一号经过14天飞行,于11月7日成功进入200公里环月轨道。11月26日,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第一幅月球三维影像图。
2008年4月25日,我国成功将首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送入预定轨道。天链一号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测控覆盖率由原来的12%大幅提高到60%左右。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第一次太空漫步。
2010年5月12日,作为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全面启动实施。高分专项采用“天、空、地”一体化设计,统筹建设地面系统、应用系统,已发射成功并投入使用的高分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等多颗卫星,初步实现了全天候、全天时、全球对地观测。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1年至2013年,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进行了自动和手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均取得圆满成功。
2012年1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正式向中国及亚太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全球系统全面加快建设。
2013年12月2日,我国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自主成功避障,安全软着陆。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开始月面巡视勘察。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落”全面实现。
2014年11月1日,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历经8天约84万公里的飞行后,精准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经中央批准,2016年3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立项研制,计划于2020年7月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的目标。
2016.9.15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2016.10.17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与天宫二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总飞行时间长达33天,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2016.11.3 火箭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是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而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也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2017.4.20 中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与天宫二号实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正在迈进“空间站时代”
2018——未来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嫦娥4号等航天任务的推进,2018年我国又将迎来一个高密度航天发射年,我国航天员也进入紧张的训练阶段。
广大航天人胸怀爱国之情、肩扛报国之责,艰苦创业,顽强拼搏,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取得一系列辉煌成就,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