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妈,深深体会到了被叫家长的恐惧。
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回答问题积极,遵守纪律不调皮捣蛋(这是老师的原话)。
一年级上学期,是班里唯一的男三好学生,数学经常考100分,语文隔三差五考100分,自己记作业,自己做作业,自己装书包。
遵守纪律的三好生也被叫家长
我真不觉孩子是什么问题学生,但还是逃不过被叫家长的命运。昨天数学老师又专门关照孩子,今天一定要让妈妈接。
我问他,为啥要让妈妈接?
他说,数学老师说他最近浮躁了。这个礼拜忘带了两次东西,一次是口算题卡,确实忘带了。还有一次是一份改签的卷子,他其实带了,但放错整理袋了,没找着。
我叹了口气,找不到东西这事儿,也遗传吗?我亲爱的老公,已经快到不惑之年了,依然还是只能找到手边的东西,稍微离手远点的就找不到。
孩子回家专门嘱咐了好几遍,一定要我去接,一定一定。我能看出他的忐忑,虽然我还在试用期,我还是请假了。
我肯定地告诉孩子,我明天一定接你,放心吧。本来还想唠叨两句,好好整理东西之类的,看着小心翼翼的孩子,又把话咽回去了。
晚上孩子装完书包,又拿出记作业本检查了一遍,自信地说,"这次没丢东西了!我以后每天都检查一遍"。也许这就是叫家长最大的意义吧?
这次被叫家长,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在老师和孩子中间,家长该充当什么角色?
在老师和孩子中间,家长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以前家长会对老师说,孩子就交给你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现在家长可能不会这么直白,但很多人还是保留着这样的想法。
我把孩子送到学校了,学校和老师就得负责,孩子学习不好,情绪不好,老师就应该负责,想办法让孩子变好。孩子在学校出点什么事儿,老师和学校更是万死难辞其咎。
当然,这种想法肯定不对,把孩子送到学校,家长的责任也不能全部转移。
家长这么想,老师可不这么想。孩子是家长的,孩子的问题当然要家长负责,所以有的老师会事无巨细地把孩子在学校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家长要有知情权,要进行适当监督,要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来。
这两种不同的想法,就把矛盾点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了。家长觉得养孩子累,辅导作业累,老师觉得家长不上心,孩子进步慢。
作为一个家长,我也很乐意得到老师的反馈,这样能让我更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但我还是控制不住地紧张。
好像有点跑题了,重点在这句话后边的部分,被叫家长了,家长怎么面对老师,又怎么对孩子?
在老师面前,自然是该认错认错,该改正改正,再问问老师,做哪些针对性训练能让孩子变得更好。
叫家长,不应该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
孩子是怕老师的,老师说的话,他们都很在意。就像我开头说的,孩子很忐忑,他很担心他完不成老师的交代,所以嘱咐了我一遍又一遍。
我觉得我的表现还算比较淡定,没有给他讲大道理,为了安抚他7岁的小心脏,还说了他的进步。
他确实有点开心了,跟我说,语文老师说他的字有进步,在格子里写得挺好,就是没有格子的时候有点乱,数学老师也这么说过。
为啥说写字呢?因为写字,是我前几次被叫家长的主要原因。
一年级之前没有专门练过字,所以刚开始写很难。他写得艰难,也确实难看,bdpq分不清,257偶尔照镜子。他也想把字写好,一遍一遍擦,最后更惨。
说实话,第一次被叫家长,我也有点慌,回家看孩子也多了一丝丝的不顺眼。好在还有“亲妈滤镜”在,虽然孩子字写得不好,但人家态度好啊。
一笔一划地写字,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课文,老师留的作业都认真完成,连背歌词都一丝不苟,有这么认真的学习态度,就算有暂时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呢?
我跟孩子说,你以前没写过字,写不好是正常的。别的小朋友写得好,是他们练习得多,你也会越写越好的。
孩子听完没有气馁,坚持认真写字,总算是告别了当初的惨淡。
我看到过很多家长,孩子在学校挨批,回家接着批。我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但不认同这样的做法。
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批评的目的就达到了,实在没必要一遍遍地提醒,翻来覆去地说。
武汉有个初三的男生,在学校打牌被叫家长了。在学校打牌肯定是不对,妈妈也是怒其不争,在楼道里打了孩子好几个耳光,才被老师拉开。
老师带着妈妈去办公室详谈了,这个比妈妈还高的男生,转身从护栏跳下去了。
我看过这篇报道下面的评论,有人说,老师就不该叫家长,老师就不应该把妈妈拉走,应该安抚孩子的情绪,同学应该去安抚他的情绪……
没有人是先知。如果他妈知道他会跳下去,肯定不会扇她耳光。如果老师知道,也不会叫家长,如果他同学知道,肯定会过去陪他聊天……
但这世界上没有如果。孩子被叫家长,内心已经很忐忑了,如果家长再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孩子将面临更多的煎熬。谁知道哪些行为会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孩子被叫家长,家长的态度应该是什么?
我知道了你在学校的行为,现在我们一起想办法吧!用一句很煽情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就算全世界都放弃你,我也会和你站在一起。
趁着请假的时间,终于更了一篇长文。不说了,我要去接孩子了,跟孩子站在一起,接受老师的谈话,还可以顺便问问老师买点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