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纠结英语的发音问题吗,你还老记不住单词吗?
先说一下,这篇文章不是教大家音标和发音知识,也不是教大家如何根据各种规则去记忆单词。只是在学习英语时候,有一些东西你需要了解和认识到。不然,你很可能会陷入一种学习陷阱,并且越努力陷得越深,更痛苦的是内心的纠结和煎熬。ps:题主为IT男一枚,从初一到高三,英语没遇到过对手,老师说在给我们班上课之前都要好好备课,以防上课当场被纠正,高考英语145分,强项语法和单词,发音是弱势(毕竟78线的小县城出来的)。
认知1:单词记不住,真的不怪你
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都是从英文字母和音标开始的,认识了26个英文字母,“记住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音标,然后就开始记单词了。对于一个新单词,我们要记住音标、重度弱读、字母拼写、单词意思、固定使用搭配等等,天啊,我们需要做这么多的事情,所以说,很多同学学习英语很累,记住了音标却忘了拼写,记住了音标和拼写却忘了啥意思。今天好不容易都记住了,眼睛一闭一睁睡一觉都没了。
语言的学习应该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痛苦呢?
因为我们的打开方式有问题!
我们先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学习汉语的呢?汉字也有发音、音调、笔画、意思、搭配与使用这些要点,我们学的时候怎么就不痛苦呢?
在三岁之前,我们学会了说话,能够正常的沟通交流,但这个时候我们是不识字,也不会拼音的;然后爸爸妈妈会买一些识字卡,教你认识,“大”,“小”,“多”,“少”这些我们平常说的话是怎么写的,这样我们看到玩具上的一些简单的字,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最明显的就是闺女打开pad下载游戏时,能准确的找到“儿童”类目)。
然后上学了老师就教拼音了,这样即使一些陌生的字,标上拼音我们就能读出来,根据大脑中的音库,搜索这个发音是什么意思。慢慢的我们发现我们平常说/听过的字,都认识了,也都会写了。
有老一辈的人(比如我妈),即使没学过拼音,但是这也不影响正常沟通、书写和阅读,只是有时候普通话不标准而已。
我们学习的过程是这样的:
大量的听(1岁之前)—》吖吖学语(1~2岁)—-》更多的听和说练习(2~3岁)—-》正常沟通交流(3岁)—-》开始识字(3~4岁)—–》拼音(5岁~6岁)—》带拼音阅读(6岁)–》认识更多的字儿(6岁之后)—》无拼音阅读
我是先有大量的语音输入(听) @1,然后我们就可以学着说?@2,接下来我们认识一些字形 @3,将说过的话(音和意)与字形匹配,然后我们学习拼音 @4,这样一段话标上拼音,我就可以读出来,就能自动匹配音意与字形,加快我们认字儿的速度。
第一步@1 和 第二部@2 是人的本能,讲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放到任何环境,他都能学会当地语言;第三步@3是一个识字儿的过程,老一辈的很多人没有上过学,没识过字,所以很多人都不识字;第四步@4“只”是一个加快认字儿速度(独立认字儿)的过程,所以我妈即使不认识拼音,也不影响她的听说读写。
当然拼音另一个“官方”作用就是,统一发音标准,这样各地人汇聚到一起才能沟通,不然新闻联播谁听得懂啊。但是由于方言的差异,学拼音(普通话)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北方人学习拼音就比较容易,南方人就稍微费劲些,曾经甚至很费劲,不过现在学起来都容易多了,因为信息输入多啊,各个终端、各种媒体信息等等都是普通话,听得多自然就会说,这就是本能啊。
假如你给一个小小孩儿,从一开始就教拼音怎么读,读第几声,这个拼音对应哪个汉字,这个汉字又是什么意思,却不跟他用汉语沟通,让他脱离的周围的汉语环境,那你觉得他能学的怎么样?
而这就是正是我们学习英语的处境,开始就学音标学习怎么读,记单词拼写,记单词的意思,却没有足够的听的输入,我们能学会英语吗,能学得轻松吗,几乎不可能!这是违反人性,违反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所以,记不住单词不怪你,是教育的问题,一开始的打开方式就错了!
我们看到拼音的学习,不是为了练习汉字的发音,也不是为了记住字形和意思,只是学会了拼音能读出一个不认识的字(可能仅仅是字形不认识,如汆[cuan,一声])。
所以拼音不在我们学习新的汉字的标准步骤中,对于一个陌生的汉字,我们不会特意的记住拼音怎么写的,而是只要会读会写明白意思就行。并且意思和字形还是有关联的,一次记不住也没关系,因为在日常使用中,我们会听到看到它们很多次,慢慢就记住了。
但是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因为没有足够的听力输入,少了@1和@2的步骤,我们没有养成发音习惯,单词的发音成了一大障碍,于是为了让发音准确,我们就去背音标/重读和弱读,这无形中花费了很多不必要的功夫。
更糟糕的是,你认为你那么费力的去读就能读得准确吗,有谁的发音是靠记音标读单词练出来的?所以这就导致,我们费力的去读,去记音标却依然读不准,就羞于发声不敢说英语,越是不敢说就越不可能纠正和提升,这就诞生了“哑巴英语”的结果。
那既然这样,我们到底要不要学音标、记音标呢,怎么看待音标呢?
认知2:音标,不是用来学习发音的
是先有发音再有音标呢,还是先有音标再有发音呢?显然是前者!所以音标不是用来学习发音的,而是用来标记发音的。
我们认字儿的过程中,是早就会喊“妈妈”了,然后等到上学了才知道“ma”这个拼音,才开始接触拼音,但那时候,我们早已能发所有的音了,我们只是看一下这些音怎么表示(写)的。
而英语音标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外国人在他学习音标的时候(甚至不学音标),早就熟练的所有的发音了,并且很轻松自然,因为他们有@1和@2阶段,所以音标只是个对照过程,知道哪个音怎么表示。
但是我们学习英语音标,却是在学习发音,这不是本末倒置吗?!况且你以为你能学会吗?没有大量的听和说的基础,仅仅靠对照口型、舌位、气流、腹部发力等等,这些抽象的可笑的规则,怎么可能学会发音,最后发现舌头练抽筋了,嘴都合不上了,连普通话都TM说不利索了。
费力吗? 费力,学会了吗?没有,更糟糕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打击和内心的挣扎,其实很多学生从这个时候已经放弃英语了。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理念里,就喜欢放大音标的作用,认为学好音标就能流利的标准的说英语。?这在潜意识里就是一种“投机取巧”的思想,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大量的输入(听),然后导致模仿输出(说)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一两页音标能搞定的。
结果呢?当我们仅仅学习了10天的英语,就会说how are you;当我们接触了10年的英语(初一到大学毕业),又有多少能比得过国外的10岁的孩子,恐怕四六级都难过吧。这就是“欲速则不达”。
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类如此完美的声线能是一两页音标就能表示的吗,发音就只有重音、次重、弱三种吗,那么多重算重,多轻算轻呢,等等这些问题都无法准确回答,况且现在音标从诞生到现在都一直在修订和完善中,使能够更准确的描述人类的发音。所以音标是依附于我们的发音的,而不是发音要依照音标。
认知3:外国小朋友是不学习音标的
如果说不学习拼音能学会汉语的听说读写,那不学习音标“更”能学会英语的听说读写。
无论中外,人类的语言学习都是,听、模仿说、熟练沟通、识字阅读、书写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国小朋友到了要识字阅读时,就需要学习拼音了;但是外国小朋友这时候却不学习音标,这是由于中文与英文的不同。
一个字,无非就是“音”、“形”、“意”。汉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在形与意之间有关联,看到字形可以推断词意;而英语是表音文字,是“形”与“音”之间的关联,看到字形可以推断读音。
所以,中国小朋友在阅读一个不认识的字时,需要拼音的帮助;而国外小朋友在阅读一个不认识的单词时,却可以根据字母拼写推断出单词的发音(反过来也行)。
这种学习方法叫自然拼读(Phonic),也是表音文字(其他如日语,西班牙语等)常用的单词拼读记忆法。不然的话,想想如何记住几千上万个单词的字母拼写顺序?!当然,有的同学会说汉字不是表音文字,我们不也是能记住几千个汉字的写法吗?别忘了汉字是有偏旁部首的并且是表意的,这都是我们记忆的规律。
不过,不要认为有了Phonic他们记单词就很容易。英语是很多门语言的融合,其表音性非常的没有规律,字母或字母组合与发音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单词无法根据这些“所谓的”规则进行推断,需要额外记忆。
维基百科里说,“英语是巨大的无规律的语言”,这就说明其发音非常复杂或者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市面上讲述phonic发音规则的书,都要上百页,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轻易尝试去记忆或套用这些规则,不要把“自然拼读”想象的太神奇。
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无论是汉语拼音,还是外国小朋友的“自然拼读”,都是用来教阅读的,而不是教发音的,是给小朋友用来从听说过度到识字和阅读的一种工具,它适合听说词汇量远远大于阅读词汇量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在已知的“音”和未知的“字”之间建立联系。
认知4:你其实可以不(那么早)学习音标
那么音标到底在学习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首先音标能以书面的形式表示发音;其次音标指定了语言的统一发音标准。世界上那么多的人都说英语,在发音的细节上都有不少的区别,这些人如果都按地方发音来,碰到一起交流就费劲,甚至听不懂,比如印度人说的英语。所以有了音标的规范统一,大家都向着标准的方向努力,再一起交流就会容易很多。
音标和拼音一样都是表示发音的,并且外国小朋友一开始并不学音标的,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却那么看重音标呢?
因为我们对自己要求太苛刻了,或者教育理念出现了问题,我们太想第一次看到单词的时候,就非常准确的发音。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潜意识的就有一个“非对即错”、“分数至上”的衡量标准,但是这却违反了语言学习自然本性。
难道外国孩子第一次说出“hello”的时候就很标准吗?当然不是。他们也是在一次次的听,一次次的修正后,才有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发音。而我们受了那么多年的汉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同时没有听过足够的英语发音,却要求自己第一次见到单词就准确的发音,这难道不是对自己太苛刻了吗?!
语言的学习,不同于数学,不是记住了公式就能套出结果,不是对照着音标就能正确发音。但是你潜意识里就是这样(对照着音标就能正确发音)认为的,或者老师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并且让我们也这样认为。更可悲的是,我们将它奉为真理,发音不准认为是自己学习不努力,音标学的不好,然后我们就一直努力的学习音标,却一直不好发音。因为这里面缺少了本该有的步骤:听—》模仿-》听–》纠正的多个循环流程。
我们可以选择不学习音标,不要对照着音标来学习发音,而是回到最自然的学习流程,不断的听和模仿,当模仿的够多够像了,我们也就学会了发音。而音标只是对我们发音的标记,等我们有一定的听说词汇量的积累,再将音标的写法与我们自己的发音联系起来。这才是顺应语言学习的规律,看起来很慢,但是培养出发音习惯或者说语感之后,就是厚积薄发。
如果开始就对照音标学习发音,那你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纠结一个音到底怎么发,学习一个新单词,你需要额外记忆它的音标顺序。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你自动放弃了人的本能,丢掉了听和模仿的能力,也错失了发音习惯和语感的培养。
就比如,小孩子学习英语,大多不觉得难学,反而觉得有趣,因为他只需要听和模仿,就可以了;而我们学习的时候,就感到很累,因为我们总是试图用““愚蠢臃肿的”规范和规则解释一门自然语言,对于一名普通学生,真的需要这样吗?
认知5:发音,很重要,但可能对你没那么重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标准的英语,那样很cool。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一口纯正的英语时,很是羡慕,希望自己也能那样。
但是你要认识到以下几方面:
1?环境和自身的局限性?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每个人专业领域不同,甚至每个人的语言天赋都不同。如果你长期呆在国外,不断地的听和说,那你的英语想不流利都不行;如果你一天就45分钟的英语课,课上老师还用汉语讲解知识点,你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英语,那你的英语就很难标准流利。另外英语专业的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环境也不一样。再加上每个人的发音习惯和语言天赋,都影响最终的结果。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自身的发音问题。
2?没有所谓的标准发音?
美国人发美国音,英国人发英国音,具体到一个国家内部,各个州的发音也都有地方口音,那如何说标准呢?!所以我们要正确看待标准这个词语。难道cctv英语发音就标准吗,难道明星大腕发音就标准吗?其实我们所谓的标准,只是说起来很流利,听起来很自然不古怪。多听多说多模仿,锻炼自信心和流利度,你的发音自然就“标准”了。
即使是澳洲人发澳洲音、日本人发日本音、印度人发印度音、中国人发中国音,那又如何呢??
人类发明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便捷的沟通交流,除此之外所有多余的想法都是不纯粹的。
3?你真的需要“标准”的英语吗?
作为一个长期呆在国内的人,我很少有机会不得不用英语沟通。我学习英语的更多用处是我要看英文资料,所以对我来说发音的标准流利否并不显得十分重要。同样的,作为应试阶段的学生,你虽然没环境没机会去听很多的英语,去模仿和锻炼英语发音,但这丝毫不影响你的英语成绩,你只需要背单词,记语法。所以,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发音,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需要足够多的听说和模仿,看看自己当下最需要什么,时间是宝贵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认知5:根据发音记忆单词
不要去背单词的音标,也不要从首到尾背单词的字母顺序,而是充分利用英文的“表音性”,根据单词的发音来记忆单词的拼写。
当你学习了一些单词之后,你自然会发现单词的发音跟拼写是有联系的,并且当你学的单词越多,你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规则,但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不符合规则的单词。这个你不必惊讶,因为英语本身就融合了多种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总结一些发音与拼写的对应关系,并根据自己的总结去记单词,在这方面自己的总比别人的好用。
由于英语发音的复杂性,各式各样的拼写规则眼花缭乱,写本书都足足有上百页。不过你的目标是记单词,而不是验证规则,很多同学都幻想着记住这些规则就会拼写单词或看词发音了,只能说太天真了,严重低估了英语的复杂度。
不要神话“自然拼读 Phonic”,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单词跟拼读规则相悖,而作为外国人可以在日常使用中将错误纠正,他们有充分的听说读写的环境,但是我们可能会“坚持”错误很多年。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个陌生单词,不要再费劲的去猜它的发音了,因为对与错都说明不了什么,我们应该把精力用在单词意思与拼写上。
对于常用单词,由于发音我们已经非常熟练了,记忆其拼写顺序也相对简单。对于完全陌生的单词,由于发音不熟练,导致拼写的也不准确,这就需要一个重复记忆的过程,多听/读几遍,熟悉其发音,再根据句子、语境、联想等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还是那句话,不要去背单词的音标,不要苛求一次就发音准确,你有足够的机会去纠正一个会经常使用的单词的发音?;蛐恚愀酶ㄗ⒂诖室庥肫葱?。
以上就是我学英语的一些体会,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和曾经的纠结。啰里啰嗦的说了这么多,如果帮你解决一些疑、或是找到学习方法、或是让你释然不再那么紧张,那将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