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始就完美无瑕
看完教学创新案例后,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太完美了,太厉害了,太难做了,我自己的差远了。
实际上,每个教学创新案例在一开始都是零零碎碎的,没有多少吸引力的,因为自己都说不清楚创新点在哪里,只是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己做的有价值。
我的五问反思报告,在最开始连个名字都没有,我甚至连“学业测评”这个名词都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只是感觉我把事情做对了。
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填充(最开始的目的就是把申报书表格填满)、凝练、收集反馈、整理后,才呈现出了决赛时的模样。其实从最初提交的申报书和最后决赛展示,都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持续改进的结果。
展示给大家的版本,在我眼里还差得远,还有好多问题没解决,有好多地方要改进。我相信其他选手的感觉也是一样。
- 一定是大家从来没见过的才是创新
错!因为新方法的创始人不可能去教所有的课程,而同一个方法在不同的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个效果取决于每位老师自己的设计。比如,这些设计是否是指向高阶目标的,是否让高阶目标达成了,是这些是关键的东西。
当然,创新也不是达成共识的东西,不是那种已经普及范围非常广的东西。
- 必须得有团队
不一定!创新也可以一个人做出来。我的就是,好多其他案例也是。
当然,人多(且力往一处使)的话,力量会会更大。
如果实在没团队也没啥,但别忘了去找教发中心哦,他们也很有力量的。
- 必须得是整门课所有要素都新
错!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创新,也可以是测评创新,也可以是所有要素都创新。我其实就是做了个新的学业测评,其他的都很普通。
- 必须得是大咖,是有经验老师
错!谁规定新教师就不能创新了?!(我还想说,谁规定就新教师需要培训了??。?br> 我就是刚入职就开始创新了,不也可以么!
必须得是一门课
错!也可以是多门课。获奖就是因为讲课讲得好
错!实际上创新不一定发生在课堂上,可以是在课堂外,比如学业测评,比如赛教融合等。
- 一旦交了申报书就不能再改进了
错!你可以在大众评审环节根据反馈来改,你可以在调研环节来改,你可以在读到相关理论时来改,你可以在得到反馈后来改。
只要你想改,决赛之前都可以。决赛之后更可以。
- 创新只是一部分人的事
错!是所有人的事,因为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来了,带来的压力是给所有老师的。
- 参加比赛靠的是勇气
错!是底气、憨气和不服气。底气来自创新本身,憨气来自“我肯定能拿大奖”,不服气来自评委们的“有眼无珠”。(反正不参加就会过气,因为一年比一年难)
准备好了再参加
错!不参加你永远也准备不好。一开始就有个炫酷的题目
不一定!我的理解是题目都是最后定的,而且会改好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