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吃,向来是没有什么研究的,也不只是吃,所有的事物,似乎都是一知半解的状态,偶尔人来疯了,用三分钟的热情去探索一番。
对火锅就是这样。
自上次写了《火锅的狂欢》以后,我对它的热情有增无减,一连好几天都在吃。不同的锅底,相似种类的涮菜。
冬日里唯一能让人感到心情沸腾的,对我而言,大抵就是吃一顿火锅了。
时机恰好,参加服务过的甲方的活动,得到一张火锅天使试吃券。
台式火锅,呷哺的新品牌。
新店,在北京却已是第二家。
上次说过,喜欢呷哺,缘于他家的蘸酱,说不出的细腻口感,味道中和了花生和芝麻的香味;现在细想,也不知道那具体是个什么味道,但总之,就是让人喜欢上了。
这家台式火锅自然也要和呷哺一致。
注册会员,酱料免费供应,且多了吃四川火锅的香油拌蒜末的选择。
匆匆赶到,门口已经排了长队。
店里古香古色的中式装潢,与我印象中台湾的文艺气息并不相衬,大概是希望迎合火锅的浓烈氛围,给相聚的欢愉一种以安静的不甚叨扰的环境。
一行三人,坐在用两块玻璃似的屏风隔出的位置,说是封闭,却又能看到其他食客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熟络不带做作的关系。
冬日里,每个人都在用尽办法寻求一丝温暖,以及那触手不能及的安全感。
座位一侧放了一只精致的大竹筐,经服务生提醒,才知道是供客人放置衣物所用,免去了衣物饭毕沾染上火锅浓郁的气味。
桌椅,餐具和店里整体的风格一致,透露出一股淡淡的典雅气质。深棕色的桌椅,附带抽屉,里面放着干湿纸巾,牙签… 细微之处,很是周到。
三个人点了四五盘肉,一个蔬菜拼盘,一壶大红袍奶茶,再想继续点的时候,漂亮的服务生小声提醒:这些你们就吃不了了。
于是作罢,便由她去下单备餐。通行的友人是个胖胖的男生,开玩笑似的对我老公说:这姑娘太小瞧咱们俩的食量…众人大笑。
火锅的前菜是店里赠送的。
如同水果罐头与糖葫芦两种口味叠加的两颗小番茄,凉爽,丝丝甜味入口,想起了站在冬天的街头吃一串即将融化了的糖葫芦的情形。
切得均匀薄透的海带丝,凉拌后摆盘,用三分之一颗小番茄做点缀,蘸酸甜之间,来不及细细品味,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夹下一筷子了。
还有晶莹剔透的泡椒鱼皮,弹性充满嚼劲,和我之前在卷福吃的泡椒凤爪有得一拼,对我这种无辣不欢的人来说,实属最大的美味。
第一次吃新店,自然要试一下招牌的台式麻辣锅底,鸳鸯锅,又添一个自称“表白”的番茄锅,清新与文艺齐发,酸酸甜甜的感觉顿时涌上心头,而明明,我们也还未品尝一二。
但这也是我整顿饭最为懊恼的地方。
忘记了之前写文案时对台式麻辣火锅的介绍:温润,清新,适合喜欢辣但又不能吃太辣的消费者。
而我们三个人,都是喜欢火锅重麻重辣的,再不济,也要超市里那种辣香浓郁,口感略差的锅底;这次,两种锅底都是温润平淡的汤底,说是麻辣,却一点不觉得有什么,一边吃一边懊恼:应该要老四川麻辣锅的!
边说边把服务员端上来的,摆盘精致的肉片下到滚烫的锅里,不出几秒,肉片随着上下翻滚的热汤飘摇而上,虽然对重辣的口味仍旧念念不忘,但锅里“咕嘟咕嘟”的声音已经撩得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牛羊肉,每一种都讲究薄厚均匀,入口柔韧,嚼劲十足,于我而言,这是最合适不过的口感,如果是软塌塌的食物,吃起来实在没什么意思。
牛肚依循「七上八下」的方式,将附着在碎冰上的牛肚夹起,在锅里烫涮,几个人还互相调侃着:穷讲究!
牛肚脆而嫩,相比市面上买到的,我总以为这是牛肚品质不好的表现,“明明应该有种「嚼不烂」的感觉才对!”惹得其他人一阵嘲笑。
蔬菜拼盘端上来,朋友立刻后悔:终于知道那姑娘的意思了,这拼盘的份量可真实在!
于是,朋友又开始夸赞店里的服务员:态度好,服务周到,还漂亮!
我们翻翻白眼:最重要的是漂亮吧!
吃到最后,已经是一个半小时后。
几个人瘫坐在座位上,又点了三份大杯绿茶,油腻过后,凉茶刚好解腻。
“年底了,难得又在一起聚聚。”朋友说。
想来,这也实在难得,从相识到现在,已有8年的光景,从大学到毕业,生活突然在急匆匆的日子里快步向前,就连坐下来吹?;コ暗幕岫忌倭撕芏?。
对火锅,我向来坚持“熟人之间的社交”,若是让我在陌生人面前吃一顿火锅,我大概只有闷头吃菜,连吵着埋怨对方抢了我的肉的勇气都没有。
这也让我想起了陈晓卿老师在《至味在人间》里写的,“吃火锅适合朋友之间,吃四川麻辣火锅就更像交朋友:煮得愈久,口感愈醇厚,所有的锅底汤料非经过整一个时辰的充分交融,味道无法得以彻底彰显?!?/b>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