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我们教你,"如何在短时间内学会撕逼并不战而胜"~
今天我们围绕一个著名的(至少是民间著名的)问题来拆解:
男女之间存在纯粹的友谊么?
论题:
当进入某个决策或判断的时候。要解决的问题就被称为论题。
你也可以理解,论题=问题(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比如:爸爸比较疼爱哥哥吗?
当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讨论的论题是:爸爸更疼爱哥哥是否为真。
要注意的是,只有涉及到主观论题的时候我们才会有争论,这也会是为什么我们会把论题的结构改为:"XXXX是否为真"的原因。
上一章的小复习:主观断言的真假,决定了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因为举例缘故,我们拿出了一个简单直白的问题做示范,但在实际交流中,问题当然不会如此明显,
甚至:
不是所有的断言都含有论题
如何识别断言的意义,我们会在后面章节提到。
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的是,
这句话的论题是什么?
论证:
二丫经过认真的思考,觉得“我老公不是那么老实的人?!?,于是让铁柱断掉了和邻村金凤的友谊来往。
当二丫因为接受一个断言给出理由的时候,就是在做论证了。
可以理解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叫论证。
前提与结论
论证的过程是由前提和结论组成的。
因为“我老公不是那么老实的人?!?,为前提
所以“男女之间没有纯粹的友谊?!保崧?/p>
就这样,铁柱再也没有和金凤来往。。。。。。。。。。。
在整个论证的过程中,都是先给出足够的前提才能能够获得结论。不然也称不上是论证,更谈不上是思考。
而且,结论的质量好坏,也由前提的质量支撑
前提要与结论有关联。
前提的存在要为真。
如图:
道德主观主义:
那么说回到主题:男女之间存在纯粹的友谊么?
动用上章的知识点,我们先确定断言的真假。
如何界定纯粹的?这是一个主观的断言,可能涉及道德人性的断言
于是我们知道:当我们讨论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纯粹友谊的时候,我们是在讨论道德和人性。
道德这东西,没法纯粹主观,就像有部分人会觉得老虎咬死翻越护栏的游客是应该的,但没有人会觉得,单纯老虎咬死人这件事就是应该的。
到头来,这个结论知否为真,取决于看问题的人怎么想。
小结:
最后我们明白了。下次和别人撕逼的时候,首先调用一下模型来思考:
记住,下面这个撕逼模型,很多时候都能用到:
你连基本的提问逻辑都没有,我没办法跟你讲道理。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男女之间存不存在单纯友谊?”这种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它“单纯你怎么界定的?”“友谊又怎么界定的?”这两个都属于主观的断言,你连基本的提问逻辑都没有我没办法跟你讲道理。笑脸~
下一篇我们将重点聊聊什么是“认知偏差”
注:文中部分观点来自于《Critical Thinking》。此篇为个人长期更新的【画图拆书】第48篇文章,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动手点赞鼓励我~(打赏更好哈哈)。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也可以简信。当然我很欢迎你的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