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阅读 哲学#
近日,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列了一份“不必读”书单,真的是书单推荐中的一股清流,当生活、科技在推行极简主义的时候,我们似乎也该为读书内容做一次清理了,虽说“开卷有益”,但毕竟生命有限。
对于严教授的观点,我大部分是赞同的,毕竟他的阅读经验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比如这些都是不必读的书:绝大多数的中国古典小说,绝大多数的从“五四”到1949年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绝大多数从1949年到1976年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绝大多数的当代中国人写的历史小说,绝大多数的西方通俗小说,所有名著的续书,所有的成功学、心灵学、鸡汤类书,所有的阴谋论类书,记住后面三类“所有”的书籍。
但他提出的很多“经典的哲学著作”也不必读,我有点不敢苟同,毕竟是“经典”,严教授的理由是“哲学著作往往还很晦涩,需要花费极多的时间精力,最后能得到啥还不好说,所以投入产出不成比例,还可能误入歧途,风险很大”,还说自己“把别人谈恋爱的时间都用来啃哲学,结果什么也没啃出来,只啃出个晚婚”,分明是些幽默十足的话语,在他的这些文字里,在他的身上,你已经看到他所读的这些哲学书思想早已浸润了他。
人怎么可以不读点哲学呢?因为这世上,没有哲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读《沉思录》,看到从人生的舞台上退场,我们感到生命的高贵,因为可以体面地退场,我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时又给新来者腾出了地方。
读《叔本华》,明白“幸福并不意味着事事如意”,而“精神上的出类拔萃是至高无上的”,“一个人的幸?;故峭纯?,取决于他倾注全力的是什么事物”。
……
哲学,是引发自身思考的,你不必完全赞同某个人的哲学思想,但哲学一定会使人深刻。
既然如此,那么引导初入阅读世界的小学生读点哲学也就非常必要了。
对一般的读者来说,总觉得哲学过于高深莫测,实际上并非如此,哲学作为研究社会规律的一门学科,很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诸如我们经常提到的诚信、合作、宽容、名誉等,其实都属于哲学的范畴。在小学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们读点哲学,懂得一些简单的哲学道理,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特点,才能比较好地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使自己更具思考力、辨析力。
那么作为老师或者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去读哲学作品呢?
首先,精选合适的儿童哲学书籍,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这里我为大家列出一些书籍供选择。
《苏菲的世界》(插画版),以14岁的少女苏菲与神秘哲学家的通信往来,以及与父亲之间的通信往来讲述故事,将西方哲学自古至今的发展脉络和主要问题进行了讲解。插画版增加了书本对孩子的吸引力。
《刘墉给孩子的成长书》系列,刘墉的文字,尤其写给孩子的文字,轻灵小巧,充满亲切感。《给世界一个微笑》《成长是一种美丽的疼痛》《学会爱》《做个快乐的读书人》《每天进步多一点》……光看题目就鸡汤味满满。
蔡志忠的漫画中国古代哲学系列,《漫画庄子》《漫画老子·列子》等,本身这些文言作品小学生是读不懂的,但漫画加上白话文的阐述,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孩子阅读。
还有一套《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和一套《影响孩子一生的哲学阅读》,是专门为小学生阅读哲学量身定制的。
其次,引导孩子在读哲学作品时读出自我。
上面所列的大多数是讲哲学思想融入到故事中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往往会被故事吸引而忽略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在他们通读一遍的基础上,哲学书籍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当你在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想想看过的作品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而我现在又该怎么做?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引导孩子将学到的哲学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最后,可以引导孩子运用学到的哲学思想写写小文章。比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如何在困难中发现苦难的价值,比如如何在大自然中发现美……会让孩子觉得,原来生活中处处是哲学,哲学是多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