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先生写了很多充满童趣和哲理性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着《看好自己的心》。讲的是他的恩师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有一天到他家里来做客,落座前先是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再慢慢坐下去。丰子恺觉得奇怪,就问原因。法师回答:“这椅子里头,两根藤条之间也许有小虫伏动,突然坐下去,要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看到这里,我觉得法师的心肠好慈悲。并暗下决心,自己也要做一个慈悲的人。不存害人之心,不伤害小生灵,哪怕是一只蚂蚁。正继续看着书,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蚂蚁般大小的小黑点,停在被子的一角。我当时想也没想,本能地伸出右手食指,轻轻地把它摁死在被面上,再用食指和大拇指把它捻起来。由于它过于纤细,此时只在我的指尖留下一道浅浅的黑色残渣。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刚刚读过的文章。也想起了因为这篇文章而衍生出的善念,立刻觉得内疚,觉得自己罪过,在心里念了好几遍“阿弥陀佛”。陡然又想起自己不久前对家里的飞蛾感到不胜其烦时,穷凶极恶地对准它们,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围剿“??杉?,我没能做到“知行合一”反而在我的行为里充分体现出了“知易行难“。这四个字,贯穿了我的前半生。
每当朋友向我诉说她的不幸遭遇时,我总是耐心地开导,大道理一套一套地往外冒。听的人就会说:“道理我都懂,可就是过不了心里的坎儿”。当有一天轮到我向朋友们倾诉心中的苦闷时,她们也会反过来像我当初那样语重心长,甚至引经据典,说得口干舌燥。我当然知道这是朋友的好意,一如我平时安慰她们一样。但是……对,凡事都有个但是。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有些伤口,让它愈合的从来不是别人的忠告,必须是时间,足够长的时间。然后用时间来自己劝自己,把自己劝明白了,才算真正的释怀。
但是我发现,在下一次伤痛来临时,哪怕是同样一种伤痛,受伤程度并不会比上一次略轻。据说,同样一个笑话,不管它有多么好笑,听上三次,笑点也会打折扣??墒峭恢稚送粗馗慈?,我还是会觉得很痛,并不会觉得疼痛的感觉会一次比一次减弱。
就比如:女儿每次考完试,我面对她的成绩单。我会独自一人做上好几天的心里建设。比如我会跟自己说:“考试考得不好也不是她的错,你以前上学时成绩不也不好吗,这是遗传,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又或者我会跟自己说:“当初生下她,看到有手有脚,五官齐整,觉得只要身体健康就好,现在怎么要求就这么多了呢?万一,真把她逼狠了,逼出抑郁症咋整,所以,还是顺其自然的好,要多看她的优点,不要只盯着她的成绩”。就这样,我把自己说服了??墒堑搅讼乱淮慰纪晔苑⒊杉ǖナ保揖陀忠钟艉徒孤橇恕R虼?,几年下来我就这样经常性受伤,习惯性自愈。感觉自己像个间歇性神经病人。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这样?看来的确是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