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最?;乇艿氖虑榫褪撬伎?。最近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为了回避真正的思考,我们宁愿做任何事”。
但是,如果你是设计师,现在做设计还只遵循设计规则,那么我告诉你,你完了。
随着对国内各大设计分享网站的逐个清理和排查,以及对外网的严密封杀。当年的那种靠抄抄改改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举着参考竞品的幌子,去按照设计规则去完成设计已经行不通了。因此,你必须掌握设计规则和原理的底层知识体系。
如果恰恰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又对设计感兴趣。那么,可能属于你的世界即将打开。因为,没有哪个成熟的交互设计师是不爱观察生活,总结规律的人。
每到临近中午,我们就开始愁今天午饭吃什么。每次想到自己以后的发展,就一筹莫展。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说:“我很懒,这事别问我,你们定就好了?!?/p>
其实,这事还真不怪我们。因为,我们都是懒惰祖先的继承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就要追溯到几十万年前,原始人类所生活的时期。我们的祖先与其他动物相比非常弱小,更不是地球上的主宰。对于当时的他们来说,能获取食物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大多数时候,都处在饥饿状态。
但是,我们人类的大脑,却要消耗每天摄取的总热量的四分之一。久而久之,人类为了节约这少的可怜的能量,进化出一种特有的本能。那就是——没事别思考。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现代人类继承了这种本能。例如:那些全情投入一天工作和学习的人,会在那天感觉非常饿的原因就在此。因此,脑力劳动也是一个力气活儿。有人说:“思考如何减肥本身,就是在减肥”。这句话不无道理。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回避思考,是我们的祖先为了适应当时恶劣是生存环境,从而进化出来的本能。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对食物和热量不在匮乏,甚至明显过剩。但是,我们不爱思考的天性依然支配着我们每一个人。
回到了我们作为交互设计师的职责上来,我们的目的就是服务于用户。如果用户的天性就是不爱思考的人。那么,我们就要顺势而为,不让他思考。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我们是多么不爱思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在读一本不感兴趣,但是需要阅读的书时候。明明在拿起书之前精神状态很好,但是,这书还没有翻两页就开始犯困了。
这个时候,请你不要责怪自己不求上进。因为,这是我们大脑进化出来的一种机制。当我们抱着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去看一本书的时候,而不是出于兴趣。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大脑高速运转,用来理解新的知识和内容,此刻大脑会消耗大量的能量。
但是,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这个不爱思考的大脑,会误以为我们还生活在早期人类食物资源匮乏的时期。为了保存我们的能量不被轻易的消耗掉,它果断的给我们的大脑 “拉闸了??”。
曾经有人做过先关的医学实验。人在阅读和听取与自己不相关和无趣内容时。被实验者的心跳速率就会在60秒內降下来,人体内的血流速度也会减慢,向大脑的供氧量随着也会明显下降。甚至,对外界的感知能力也会下降。从实验者的外部表现来看,就是像睡觉。
当你了解了我们人类为什么不爱思考的历史原因后。那问题来了,经过这数亿年的进化,我们现在的大脑是什么样子?
首先,我们要从物种演化的角度把我们现在的人类大脑分为三部分,分别是:爬行脑,哺乳脑和逻辑脑。
为了方便以后我们的学习,这里需要简单的解释一下它们的差异和关系。
爬行脑
这里的爬行指的就是爬行动物。也就是说,这一部分的大脑,爬行动物和我们人类是共有的(它只要由杏仁核,小脑和脊髓组成)。爬虫脑演化是为了生存,其控制生命基本功能,如心跳、呼吸、打架、逃命、喂食和繁殖等功能。这一层大脑,它们没有情绪,没有理智,
哺乳脑
顾名思义,人体的哺乳脑,和所有哺乳类的大脑,在本质上并无二致,包含感觉和情绪,拥有玩乐的欲望,也是母性的来源。这一层大脑用来生成各种情绪,包括最基本的恐惧、兴奋等等,这样的情绪,实际上是对各种外部刺激的高级综合反应,感受到危险要产生恐惧,以便迅速逃离。
逻辑脑
这一部分的大脑,只有我们人类拥有。不夸张的讲,我们人类之所以区别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了这部分大脑。我们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是由这部分负责的。以上这三脑之间并没有贵贱之分,缺少任何一脑,我们都无法生存。
那我现在问你的问题,你觉得我们人类在的思考的时候,用的是哪部分脑呢?
答案出来了吗?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触“三脑”这个概念,那么,你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不同。你经过对比之后,才能做出判断。前两个脑都控制的我们的本能和情绪,而逻辑脑则是我们分析理解事物的那部分。
在你思考我提出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很显然,不需要你的本能和情绪直接参与,你也不能通过本能和情绪回答这个问题。所以答案是逻辑脑。
再回到我们的交互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
首先,避免激活用户的逻辑脑
人类在对事物做出反应的时候是有顺序的。首先是爬行脑做出生理反应,之后是哺乳脑做出情绪反应,最后才是逻辑脑登场。所以,我们在设计用户的行为的时候,尽量让他顺其自然的做事。不要安排有让他判断是任务。
例如:我们最常见的案例。如果同一页面中,同时出现两个不同颜色的按钮,可能是“保存”、“放弃”或是“确认”、“取消”等等。
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如果被问起,“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按钮的颜色设计成不一样?”。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回答:“因为要对用户做出引导”。后来发现,不管我问为什么问题都是这句话。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呢?
想成为一名成熟的设计师,不仅要知道现在设计行业中的一些设计基本规律,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些规律背后的原理。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在你看过上面的文章后,你就会明白,之所以按钮的颜色不同,是为了防止激活用户的逻辑脑。所以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对按钮颜色的强弱区分,帮助用户做出了选择。避免用户花费精力在两个按钮中做选择。
“对用户做引导” 只不过是我们在做交互设计的过程中,为达到不让用户思考这个目的,所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当然,这里还涉及到一个用户心理,就是“选择负担”。下面马上讲到。
其次,如果必须激活用户逻辑脑,那么尽量不要用户承担操作后果。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用户在操作中做出任何选择,一旦操作错误。避免让用户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还是拿刚才的例子:在两个按钮“保存”和“放弃”之间,如果要用户必须做出选择,那么用户会尽可能周全考虑自己此刻的操作。这样用户会产生“选择负?!?,消耗他的脑力。而这不是我们交互设计愿意看到的结果。
目前的大多数产品,在用户做不可逆的操作时,都会有二次确认的环节。其目的是对用户作出警告和提示。告诉他们:“如果你做出这个行为,你没有地方买后悔药”。当然,这样做目的初衷是好的。为了告诫用户,防止用户误操作。
也不排除一些无良公司为了避免用户删除他们的软件,光卸载软件的二次确认弹出就能弹四五次。我只能说,你们这套流氓套路已经过时了,现在是以用户为中心。怪不得这样的公司从早期的一流互联网公司掉到四流。
好的消息是,现在我们在使用互联网产品的时候,我们的所有操作和内容,不是储存在本地(电脑,手机等设备)中,就是储存在服务器云端。像二次确认这样的情况,可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之所以要让用户承担“选择负?!笔且蛭?,用户一旦选择了如“取消,删除,放弃。。?!卑磁ァ>鸵馕蹲?,这些信息将从用户的设备和服务器中彻底被清除。
但是,现在随着更大的云端存储设备,和超高速的无线传输速度,以及更高的网络安全技术。不久的未来,我们的所以信息都会被永久保留,不会再要求用户做任何不可逆的操作。并且在无延时的传输速度体验中,用户本人可以随意查看。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掌握的知识:
1.我们人类天生就不爱思考,而交互设计师的任务就是为不爱思考的用户做设计。
2 .我们人类同时拥有爬行脑,哺乳脑和逻辑脑。
3.在设计中,避免激活用户的逻辑脑。
4.不要让用户有选择负担,不要用户承担操作后果。
知道这些大脑的理论和知识,并不能变得使人变得更聪明,但它最起码可以帮助你理解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理解真实的世界,因为真实不一定意味着美好,也可能是是残酷。但对于某些人来说,揭开真实世界的神秘面纱,这正是乐趣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