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生命的方向是永恒,永恒的方式是安心,安心的方式是离相,离相的方式是行善。
【解读】
1.
这段话有些思辨的感觉,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但可以总结为一句话:
管理就是行善。
我们一说到行善,就想到物质的给予,但实际上财物方面的给予是最低层的行善。在管理中,如果只是物质的给予,则这绝不是最佳的方式,而且公司也不会因此存续。有的公司让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赚到更多的薪酬,这个比单纯的给予要好一些,但这也是外在的行善方式。
“管理的行善境界,不是给予,而是引路?!?/b>这句话概括得非常好。
暂且按下物质给予不表,只说精神或知识给予,是不是可取的?比如员工对某项工作不会了,有困惑了,你直接告诉他如何做,这是不是最佳方式的给予?就仿佛猜字谜,挖空心思的去想,最终想到结果了,该是一件多长兴奋的事,这个字谜一辈子都会记得,同时或许从此对猜字谜越来越有兴趣;若是没让对方去想、去猜,而是直接告诉对方答案,则对方很快就忘掉了,更谈不上兴趣了。也就是说,直接告诉下属答案的方式,下属至多只是会做某事,但不一定理解了为什么这样做,更不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这种硬硬的直接知识给予,则不一定能够提升下属,所以这种行善给予的方式不可取。
我们有很多管理者,尤其有了一定的经验,经常会对下属说,你按照我的方法做就没错!这些管理者认为只要让下属像机器一样去做事,即可成功。但事实却非如此,下属毕竟不是机器,有自己的情感与思虑,做出来后一定会与初衷有差距的。如果下属不知道初衷,则必然会出现差错。所以知其所以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道初衷后,便会时时修正自己的行为。
2.
用下属的方式,帮助下属成功。
这是管理中较为深入的管理境界。我们经常说,用我跟你说的方式去做吧,于是下属依计而行。即使最终成功了,但下属不见得有多或太久的喜悦,因为这个方式是上司给的,做成功的也是上司的能耐,不是自己的。
用对方的方式,就是以他的阅历水平、经验程度、技能高低,尤其以他的思维方式去帮他成功,当他真正成功后,那种成功远胜于前者无数倍,因为这是自己的成果,是用了自己创新出来的世上独一无二的方式而成功的。如此帮助下属的,实属于高明的管理者。
所以说“管理是人类行善的工具”,行善的过程中给予不重要,最为重要的是为下属指路,帮助他成功。一旦指明了道路,则下属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会受益一生。
3.
向下属行善,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管理禅中概括为三点:
“给人帮助、给人希望、给人成长”。
若给人帮助,是要求管理者时时刻刻要有一颗帮人之心,不仅有人要求后才被动的帮助他,更要是主动积极的去帮助他。
给人希望,这点非常重要。人最缺的是希望,尤其当我们受到打击后,会一蹶不振,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上司能够给对方以希望与辅导激励,则下属会重拾信心,勇敢的走下去。人活着如果没有了希望,则心就死了。
给人成长,这是指管理者要时时检查、关注到下属在做每件事时的质量与程度,从而在工作中让员工能够知己不足,促己成长。
总之,管理者不要有与下属对立、互斥的念想,而是应该采取行善的方式,多给下属引路,少一些硬性的给予,帮助下属拥有希望与成长,方可为行善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