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者联盟》——终战之后,重组复仇
金属说:
对于复仇者联盟,我对它的印象还停留在去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托尼·斯塔克的在14000605种结局中悟出了唯一的救赎之路,复联的柱石之臣伴随着“I AM IRON MAN”的绝唱自此徂落。核心的倒下与事端的平落使得前者可预料的分崩离析,于是在接下来的《蜘蛛侠:英雄远征》里,片头的彩蛋揭示了美国队长已悄然离世,而游学于在欧洲大陆的荷兰弟发现钢铁侠的影子仍挥散不去,当他遭受影子带给他精神与肉身的双重折磨之时,那个号称?;ふ饪爬渡乔?,喊着“Avengers Assemble!”的强大组织已大隐于市。
在那个没有《漫威蜘蛛侠》的年代,所有挂着“漫威”二字的电子游戏数量寥寥且大多都是只有情怀的产物,而胆敢挂着其旗下最大IP“复仇者联盟”的电子游戏更是屈指可数。复联在电影宇宙被宣告名存实亡后,漫威粉们急切地盼望在其他载体上继续看到带给他们激情和感动的组织,却又小心翼翼的捂住自己的期待只怕烂作空消耗热情。在隐隐萌动的潮流与思绪之下,复联的首款3A:《复仇者联盟》就这样正式发售了。
复联又双叒叕散了,这次靠的是“小劳拉”
晶体动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墓丽影》的开发商,在2009年被SE从Eidos的泥淖中救起来后,迎来了第二春?!豆拍估鲇埃喊涤啊烦晌布谜呙窃级ㄋ壮刹馐灾÷实挠蜗泛蟮牧侥辏陡闯鹫吡恕烦晌怂抢┱剐耰p最佳契机,同时得益于从劳拉的历险中获取到的宝贵经验,本作的冒险流程也颇具“劳拉”味,打斗解谜跑酷一样不落;艺夺蒙特利尔,好评如潮的《杀出重围》的创造者,这个相对来说年轻的公司以开发周期长而质量高而闻名,与晶体动力合作过多次后明显能感受到他们彼此之间的协调性,这次《复仇者联盟》也加入了一些后者擅长的潜行要素。虽然对于二者而言这是个全新的IP,且在聚光灯下的任何小失误都会被无限放大,但这两个开发团队本身就意味着“质量”二字,使得我相信并且确实游戏质量达到了心中关于复联游戏的“baseline”。
在游戏的前半段,一个名为“卡玛拉·克汗”的漫威粉女孩成为了故事的主人公,她受邀去参加漫威同人创作的决赛,玩家可以操控她在一个复联乐园中游玩到各自各样的设备并收集一些漫威漫画。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视角,同为漫威粉的我很容易沉浸进去带入自己的感受,偶然间在会场碰见的雷神索尔令我和她一样激动不已,尽管他还是对钢铁侠的高科技产品不屑一顾却又心怀芥蒂。
可表面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那个被后人称之为“A日”的事故在此时发生了,借此机会展出的新型能源装置连同刚刚建造完成的空天母舰“奇美拉号”在神秘人的操控下纷纷不稳定起来,而与此同时不远处的金门大桥遭受了前神盾局特工“模仿大师”的声波炸弹袭击,这种在阎罗脚下玩火的行为显然是背后有组织的预谋,在玩家操控的五个复仇者们一番努力后,旧金山的民众们绝望地发现被声东击西的超级英雄们无法挽救“奇美拉号”失控撞向海面,他们的城市因为新型能源的冲击波毁于一旦。
不管你承认与否,对于像本作一样非完全剧情驱动的游戏而言,游戏内容维度越多,越能令玩家产生疏离感,即是“自己有限的时间与无限未知的游戏内容产生的矛盾”,很容易产生“敬畏心”而迟迟不去推动游戏进程,最终将它束之高阁。本作解决的办法就是快速增加沉浸感和展现肌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开篇就给玩家一注兴奋剂,在最开始这一段剧情可以说将《复仇者联盟》中最精华的打斗场景浓缩到了极致,并用一个巧妙的桥段让玩家们体验每一个能操控的复仇者们——里面甚至包含一场BOSS战,这段场景开篇即高潮,给了很多玩家面对后续庞大的游戏内容玩下去的信心。
美国队长被炸死,旧金山被摧毁,新能源产生的辐射让许多附近的幸存者们拥有了奇怪的超能力,面对恶意的指控以及高涨的社会舆论,班纳博士不得不承认“复仇者联盟对人类有害”,复仇者们便互相带着怨气天涯一方,斯塔克工业也被破产清算,取而代之的则是新能源的发现者“塔尔顿博士”成立的先锋科技公司......本来一切都将归于带有欺骗的平静,但那个在会场上被美国队长称赞“有勇气”的女孩卡玛拉站了出来,她在A日中幸存了下来,并且也拥有了超能力“多态”——这能让她身体的部位自由地变大变长,不过先锋科技带领舆论妖魔化超能力者们并将其称之为异人族,同时对外声称要开发出药物治疗异化者们并强制带走他们做活体实验。卡玛拉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侵入了先锋科技的服务器发现了一段视频,后者揭露了塔尔顿博士在辩证会中与之相悖的事实,先锋科技的阴谋昭然若揭,卡玛拉鼓起了勇气踏上了重组复仇者联盟的旅程......
“我玩了一个通宵才出新手村?”
与《全境封锁》或《德军总部:新血脉》相似,《复仇者联盟》采用了前期线性,中期箱庭,后期则是支持四人同时打副本的多人游戏和各种各样的个人周边挑战,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前期信息密度极高的轰炸下,保证了玩法和剧情的双涡轮驱动;中期箱庭主线加支线的模式使得玩家得以自由选择“以玩法驱动为代表的主线”和“以装备驱动为代表的支线”;而到了后期,任何久经不衰的单机大作永葆青春的秘密其实就是“社交”二字,毕竟三次元的社会情感是永远持久于虚拟世界的一时惊艳的。
在前面提到过,这样做也有它的缺陷——在你辛辛苦苦游玩了十个小时之后,心想着怎么着也进入中期结果被眼前突入其来的教程关卡当头一棒?!安皇前砂ir,我这一个通宵新手村才刚出?”,实则是已经通关了线性关卡,进入了可选择任务做的箱庭模式,突然爆炸的信息量也许会让你无所适从只得再花费一大段时间来摸索玩法,玩家的学习能力和耐心都是有限的所以这种拼合的游戏模式也有它的固有缺陷。
《复仇者联盟》的解决办法其实用的很巧妙,它用“触发式”的任务机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选择困难症们的怨恨:在玩家找到蚁人建立的反对先锋科技的组织“反抗军”后,偌大的“蚁丘”会让玩家们无所适从,但没关系,一旦经过一些对话或者任务,左上角的目标提示能保证你在适当的时候进入主线:在我完成一个支线任务后回到“蚁丘”时,训练区发生了小规模爆炸,我跑去查看的时候结识了同为异人族能力是火焰的丹特,丹特看起来很颓废不断的练习着自己的火焰技能,了解后才发现原来是他的母亲在救他出来时被关进了先锋科技的监狱,急性子的卡玛拉想去营救其他异人族们,在说服班纳博士无果后只得只身前往但能力不足被活捉了,这时候引出了主线中的第三位复仇者“黑寡妇”,玩家操控她又去救卡玛拉出来。
简单来说,这种触发式的任务机制就是“帮你推剧情”,它至少不会让我迷失在茫茫的支线任务之中,事实上在经过初遇的茫然后,在中期的箱庭模式中我还是玩的挺投入的,这种解锁新的复仇者的兴奋感一方面来自于玩法的扩展,另一方面又源于对复仇者再次集结的渴望。
所谓“易为无双,难似魂系”
从玩法上来讲,《复仇者联盟》是一个多种玩法综合的游戏,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包含了动作潜行解谜跑酷等等,这里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跑酷,不论是卡玛拉最开始去寻找复仇者们从先锋科技的围剿下逃出生天还是地图中随处可见必须跳跃的大跨度平台,都能让我的肾上腺素拉满。
但说到底,本作的核心玩法还是动作,而说起动作就不得不提起“打击感”三个字——这是让不少动作大作跌入深渊的绊脚石。打击感这种东西私以为在达到一定水平后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判断,这是因为它是由连贯性,音效和动作的综合体组成分析起来主观意味较浓。《复仇者联盟》显然达到了这一基准水平,并且钢铁侠,雷神和绿巨人这几个连招种类多的英雄在技能树点满后只能用一个爽字形容,游戏中的所有英雄都有大量的连招并随着技能树的升级搭配越来越多,除此以外,每个英雄还有三个基于CD的主动大招,是的,这里有你想要的:钢铁侠有反浩克装甲,雷神也有天神下凡模式。
就我个人体验而言,打那些难度低的关卡是玩起来像无双,浩克拍拍拍就完事了;当你把难度拉满或者强行去挑战高难度关卡时,又感觉像魂系,血量脆的跟纸一样,打怪全靠系统好心好意给的斩杀,打BOSS则靠不停的翻滚磨血。
要我说:值得游玩,后续可期
其实在《复仇者联盟》发出预告的伊始,就有不少人提及英雄的造型问题:虽然你脸捕是很优秀,但大家没有在游戏中看见熟悉的“小罗伯特·唐尼”或“斯嘉丽·约翰逊”,不少电影粉丝感到失望。确实,作为一款粉丝向的游戏,玩家的期待无可厚非,只对电影演员的粉丝暂且不表,而对复联的粉丝不应该太过苛求:首先脸的版权费用随着《终局之战》的放映已经达到一个不可承受的地步,作为一款游戏,谁愿意把钱大把大把地花在这些不影响游戏品质的版权上呢?
其次本作的原创剧情事实上是非常精彩的,前期就是王炸,玩到后期还有惊天大反转......对此制作人Scot Amos接受采访时提到“虽然是原创的故事,但也属于漫威宇宙的一部分,不排斥与电影的联动”。事实上即将上映的《黑寡妇》也有模仿大师的情节,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游戏宇宙和电影宇宙随着剧情进一步的推动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从视觉效果上来讲,游戏中所有角色都有大量的可替换模型服装,这些模型服装满足了很多人个性化的需求——“什么?你觉得丑,那你自己挑个好看的呗”。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模型很大一部分是通过使用游戏内货币和战役解锁,并且不会影响游戏平衡性。
目前来说,游戏一共有惊奇女士,绿巨人,钢铁侠,黑寡妇,雷神和美国队长六个角色供使用,已经确定的是鹰眼会作为DLC在接下来加入复联,还有一些小道消息称蜘蛛侠会在PS4版本的《复仇者联盟》中作为独占角色被添加进游戏,如果真是这样,那算是在版权问题的无边漩涡中最好的结果了。
虽然现阶段还有着优化和打击音效等被吐槽的小问题,但从游戏的整体而言,《复仇者联盟》绝对算是值得一玩的游戏,相信提供长期支持的晶体动力会着手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剧情的最后,当复仇者联盟再次集合起来的时候,哪个粉丝不会潸然泪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