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上周的《晓松奇谈》,晓松老师兑现了很久之前的承诺,开始了节目的口述历史系列。第一集节目,他带大家一起拜访了他的忘年交,张治中将军的女儿,张素久阿姨。
做为黄埔军校高材生的张治中将军,在国共双方阵营中的关系都非常微妙,整期的节目,高晓松和张素久阿姨两人,一直在围绕国共合谈时,张治中将军留在北平,其家人从南京出发,辗转上海,青岛,最后在北平团聚的话题展开。高晓松极力的想得到当时整件事情的第一手史料,为所有的观众,还原真实的1949。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949的这段历史,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心中有的太多的谜,有着太多的疑问。同时每一个中国人,也多多少少听说过无数种关于1949的说法,孰是孰非,孰对孰错,无人可以辨别。也因为如此,请来1949的当事人口述历史,或许是《晓松奇谈》希望能够让看客们尽可能接近这一段历史真相的一种办法吧。
这一集节目的最后,加入了一段中央电视台若干年之前的采访,在台湾的街头,一位百岁高龄的老人,回忆起起自己的人生,最辉煌的岁月,就是在大陆和日本军队奋勇作战,保家卫国。而当他暮年之时,这位江西的老兵,不能回到当年浴血奋战,誓死保卫的的家乡,引得观众无数的唏嘘。
“那您有遗憾的事情吗?”
“遗憾的。。。最遗憾的就是没有回大陆?!?/p>
1949,我们听过无数人讲述的版本,看过无数的文学,电影,却始终得不到最真实的答案。
在《晓松奇谈》某一年的大作,13集的台湾时,我和爱人踏上了那座小岛。在岛上的10天,我们看到了台湾与大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那里混合着台湾土著名族的文化,日据时期的教育的痕迹,以及1949之后,来到台湾的老人们引以为豪的中华文化。台湾的历史凝固在一些我们到过的地方,中山纪念堂,国父纪念馆,蒋先生故居。在那里,无数的史料告诉人们这个国家经历的家国情仇。而在这些家国情仇的背后,是无数小人物的故事,从故乡来到台湾。虽然在大多数台湾年轻人的眼里,国家就是这个小岛,而不再是那片海棠叶子,但是老一辈的台湾人,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不应该被人所忘记。
台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人文文化。大多数台湾人骨子里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是一种接近中华历史的温良恭俭让,他们平和、谦让、不争小利,他们相信自己生活的小确幸。他们中的很多人,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生活很像古代的文人雅士。几件事情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垦丁的司机,敦厚老实,带我们的一日游实实在在。高雄大大学,依山傍海,风景旖旎。台中中山大学,大陆已经没有的教会大学,教堂里的毕业典礼浸润众人。台北,101新年烟火会和跨年演唱会的秩序井然。北投的图书馆,晚上10点灯火通明,满是读书的人群。阳明山中的台北故宫,中华文化的精华震惊世人。蒋先生的故居内,面对先生最后病逝的床榻,台湾老人潸然泪下。
无论大陆和台湾最后是以怎样的形式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他们的故事,而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台湾除了是一个旅游的目的地,更应该成为我们探寻一些历史,了解我们所在的国家的一个过程。
这里,有大历史碾过的痕迹。
这里,有温良恭俭让的人民。
这里,保留着我们的过去。
这里,预示着我们的未来。
我一直对身边的人说,到目前为止,如果抛开纯粹的旅游的概念,如果想深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我最想去的,一是日本,二是台湾。日本在战后的迅速崛起,以及他的文明、文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值得每一个东方国家去学习。而台湾,更多的是让我们能够从了解我们自己的过去开始,从现在势利的社会看去,去展望我们民族的未来。
最后附上于右任先生的《望乡词》,短短一篇包含无数人一生的遗憾。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也许有一天,我会去慈湖,去看看蒋先生。历史永远没有真相,或者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历史的真相。又或者说历史有没有真相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历史怎么影响世人,怎么影响我们每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方式,怎么影响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