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这几点,别说你是真的爱孩子?
2007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群体中,每5个人就有1个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进一步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样本总数的6.5%。
此外,北京一高?;沟鞑橄允荆焊眯S?%的新生,厌恶学习;4.4%的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看到这一组数据,不少家长、老师倍感恐慌,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何如此玻璃心?
很多孩子在家里享受的是太上皇的待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个孩子,几代人照顾。有如此好的待遇,为什么还有些孩子想不开,这一点让很多家长想不通。
其实,有些父母认为的爱,对孩子而言未必是真爱。一些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除了天上的月亮外,孩子要啥我给啥”难道不是爱吗?这种一味的物质给予,而缺少情感关怀的行为,还真不是爱。
真正的爱,是能够促进孩子走向独立,促进孩子的心灵走向成熟。而实际情况是,一些孩子在家长“简单粗暴”的关爱下,出现了厌学、厌世、骄横、粗暴等问题。
最近在读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是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心灵读物,特别适合广大家长去阅读。本书作者M·斯科特·派克,毕业于哈佛大学,长期从事心理治疗实践,他曾获得政府许可,为越战士兵提供治疗,还曾接受派遣,在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担任心理医生,他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的作品《少有人走的路》系列,更是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手”的杰作。
《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主要告诉我们是什么才是真爱,为实现真爱,我们要怎么做。此外,这本书中还告诉大家,怎么去做一个有爱的父母,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帮助他们走向成熟。所以,作为父母,要能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使其懂得“先苦后甜”;二是关注孩子的情感,倾听孩子的需求;三是培养并接纳孩子的独立性;四是家长以身作则,懂得自律。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使其懂得“先苦后甜”
M·斯科特·派克说“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一些孩子骄横、粗暴、厌学、厌世,这些问题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必定有一个长久的积压过程。在爆发之前,他们自身的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被忽视,以至于,小小的身躯无法承受巨大的压力。
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是自律,那么何为自律呢?
M·斯科特·派克指出“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b>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懂得自律,懂得“先苦后甜”的人生原则,懂得延迟满足,主动承担责任。这一点家长越早开始行动,孩子越早受益,并持续一生。
很多孩子不愿推迟满足感,只想要即时快乐。有一个场景,家长一定不会陌生,在孩子小的时候,每次要去逛街,看到新玩具,孩子总是缠着要去买,尽管家里同类型的玩具已经一大堆,家长不给买,孩子就哭,孩子一哭,家长就没辙。道理给孩子讲了一大堆,甚至吼叫,然并卵,孩子根本不吃那一套,看到,就要立即得到。而这种不愿意等待的行为,就是缺少推迟满足感的能力。
小时候是要玩具,上学了是要学习成绩。曾经有个初中生给我说“努力没有用”。他为何这样说呢?原因在于,他认为他努力学习了两三天,考试成绩应该有提升,结果各科考得还是一塌糊涂,于是就下结论:努力没有用,甚至认为老师、家长欺骗他。这其中,也可以看出来,这个孩子不愿意推迟满足,甚至不愿意承担自己学习的责任,逃避问题,他要的是付出立马就有回报,一旦没有回报就是别人的问题。
面对孩子不懂自律,不愿推迟满足感,不愿承担自身责任,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呢?
最重要一点的是教会他们自律,帮助他们直面问题,直面痛苦,不去回避,学习“先苦后甜”的人生原则。做到这些,家长不妨“狠点心”,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去妥协,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孩子小,长大就好了”。问题不解决,是永远不会自动消失的,只会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变得更加棘手,难处理。
关注孩子的情感,倾听孩子的需求
M·斯科特·派克指出: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一个人,一定会关注对方,一定会去倾听对方说的话。
这就像谈恋爱一样,但有些人会谈恋爱,却不一定会做父母。
凡是谈过恋爱的人应该都清楚,当有了喜欢的人之后,我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关注对方的状态,会忍不住去想对方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恨不得成为对方肚子里的蛔虫,清楚地掌握情报,不用猜来猜去。恋爱中的人,思维敏捷的程度,察言观色的能力,以及倾听抓取信息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达到了巅峰。
然而有些人,由恋人成为爱人,再到成为父母,这些能力是在不断下降的。尤其对于孩子,家长总以为“我生的孩子,我还不了解吗”,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忽视了他们内心的需求。
英国国家健康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他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超过50年,接触过非常多的身体有异常和行为不当的孩子,经过专业检查,这些孩子并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病因,但还是会出现头痛、尿床、夜晚惊醒,持续低烧,跟父母强烈对抗等情况。
当过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我也曾见过这样的孩子。有一二年级的孩子一上课就头疼,就难受,需要家长接回家;也有初中的孩子,在学校行为还算正常,但一回家就和家长吵架,要么关在房间闭门不出,要么吓唬家长,离家出走,玩消失。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布拉夫曼博士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孩子被自己的内在情感所困扰,没有被发现,被重视;二是孩子的问题,父母的反映不符合孩子的情感体验,或是敷衍了事,或是过于紧张。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家长要真正地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不能以为了解孩子,而就忽视,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说话慢、啰嗦,而不去耐心倾听,甚至打断孩子的话。爱,就是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身上,认真倾听,抵达他们的内心。
培养并接纳孩子的独立性
“该不该替孩子背书包”这一话题,曾在微博上引起热议。
热议的背后,是家长该不该放手,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的问题。甚至有的网友还列出了一份“放手清单”,来培养孩子。
对于有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家长,生活中处处都有机会。就怕一些家长,把养孩子当成养宠物,管得太多,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
孩子刚会爬的时候,要去不远处拿个玩具,家长一把给拿过来了;孩子刚会走的时候,想要自己跨过一个小裂缝,家长跑过来把孩子抱过去了;考大学时,专业是家长给选的;大学毕业后,工作是家长给找的;甚至要结婚了,另一半也是家长给挑的。有的人会反抗,结果有的家长是一哭二闹,三天两头电话催。
这种相处模式,孩子小的时候,还算和谐,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要么是孩子缺少主见,特别依赖父母,要么是两代人之间矛盾特别突出。
这其中,家长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没有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剥夺了他们主动探索人生、探索世界的权利,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阻碍了孩子走向成熟。而最可怕的是,很多家长不自知,以为处处代办就是爱。
真正的爱,是让孩子成长,心灵走向成熟。所以,当家长忍不住想为孩子代办的时候,不妨静下来想一想能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懂得自律
有句话说:孩子就是一面照妖镜。
他各种行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有着同样行为的父母。
爱读书的孩子,背后多数有个爱读书的家长。
品性温和,内心坚强的孩子,成长的家庭也大都是温馨有爱。
而脾气古怪,处理事情粗暴的孩子,也一定有一个粗暴的家长。
所以,想让孩子学会自律,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首先要遵守自律的原则,要能成为孩子的榜样,而非反面教材。
“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真正地爱孩子,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观察孩子,关注孩子,倾听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品格,走向成长,走向成熟,拥有独立富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