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办公室里,同事小S突然呀一声,站了起来。我们都被她这一惊一乍的吸引了注意力。只听小S笑着说:“我外公死了”。然后就开始滔滔的讲她外公昨天就不能进食了,今天就过世了。几个同事就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叽叽喳喳的讨论照顾老人的事情。最后小S总结性的说了一句话:“刚才听到电话里他们都在哭,为啥我心里没有一点悲伤的感觉”
我突然心里一紧。刚才大家是由一个老人的去世引发了讨论,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悲伤的事情和时刻,连当事人都没有因为亲人的过世而流露出悲伤之色。也许是长久的分开,都已经记不起一点原本的温存和逝者的音容,亦或是乍闻此讯,没有悲伤的环境和氛围,所以无法悲伤起来。
在鲁迅的杂文《小杂感》中说道“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年纪,刚刚脱离了幼稚,步入而立之年,正是打拼事业的时候。在外漂泊的人,很多年都不能回家,早已淡薄了家族亲情。“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弊怨爬炊际窃诩业母拍钕路毖苌⒌模窍衷谑贝谱拍昵崛嗽独牍释?。我自己从中学开始就在城里上学,自那以后,这么多年回家的次数真的算是屈指可数。很多家乡的人和事,都已经模糊了,有时候听父母说起老家的一些事,我完全不能把人和名字对应起来了。
虽然说小S的表现会被很多人批评,至少我在情理上是理解的。没有在外漂泊的人理解不了这种孤独感。如果非要批评,那我觉得有点矫情。
这几年总想是把父母接来一起生活,但是种种原因不能成行,究其深层原因,不外乎不愿远离故土。
城里纵有千般好,但是老人并不开心。
我们都是没有选择的一代,工作、工作、工作,日复一日,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必须风雨兼程。听起来是很诗意,但是每每有老家的消息,还是听得津津有味。总会有那么一刻恍惚中要舍弃这里的一切奔回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安则不能身安,身安则不能心安,好矛盾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