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战争片,不来点血浆,不来点R级残暴画面,很难做到真实感。毕竟战争是残酷无情的。但诺兰的《敦刻尔克》很巧妙的利用音乐,音效,镜头语言,做到了没有看到一滴血的情况下,让你从看电影第一秒就进入战争状态。对于是很多人来说来说,总感觉这样的表达,还是多少会让人物变得扁平化,历史史诗感欠缺,剧情紧张真实,但不让人升华。毕竟,对白,动作,表演,才是表达人物内心最好的方式。音乐,形式,气氛,都是抽象化的表达。不一定每个人能切身感受。
从电影画面第一秒开始,是几位英国士兵,游走在敦刻尔克的小城街道里,在破败的街道上捡到德军洒的传单,传单上清晰表明四十万英法联军已经被德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的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的小港可做海上退路。接着这几个士兵就遭到德军袭击,一路逃窜跑向正在紧急撤兵的码头。作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来说,这样的开头无疑是短小精悍直截了当到让人惊讶。正是这种以第一视角的表达方式,真实到没有距离,并没有给准备观影的机会,而是直接拉你进入这一刻。这种代入感,在影院里感受,更加强烈。
码头:一周
海上:一天
空中: 一小时
在多时间多空间交错花式非线性演绎下,拉开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码头,一周
属于海滩上等待上船的士兵,故事发生在一周时间里,主角和法国兵靠着炮兵的安插,成功混进了炮兵团,登上战舰,准备撤回英国。反反复复,每次战舰都被轰炸机或者鱼雷击中,而不得不再返回海滩。好不容易藏身在一艘搁浅的船里,等待涨潮,德军却拿这条船打靶玩,他们躲在船舱里,待也待不住,走也走不了,而在此时就看到了人性的丑恶,法国兵乔装成英国兵混在逃生的部队中,成了众矢之的,而在此刻他只能说:“我要回家,但你们这么做不对?!贝蠹医呔∪ζ疵卤坏戮蚱频亩纯?,而法国兵因为听不懂英文,听不懂弃船命令,还在傻乎乎的堵洞口。这时炮兵在弃船那一刻,反而去告知法国兵,要弃船了,法国兵才反应过来。但为时已晚,法国兵最终没能逃离这艘渔船。法国兵,卒。
海上,一天
属于道森父子,也是整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讲的是他们在一天时间里经历的事。他们是平民,拥有一条“月光石”小船,在大撤退开始后,道森船长不想自己的船被征用,于是带上儿子和他的朋友私自出航,自己去拯救被困的士兵。在一天的时间里,道森船长作为整个掌舵人,充分的体现出一个无法亲自参与战争中却充分了解战场的所有的人物形象。通过飞机飞行的声音就可以辨别出是敌机还是同胞,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避开危险成功的解救了航行中被击中跳下海的士兵,并成功返航。而在这一幕中在被解救的“懦夫”士兵和船长肢体冲突中,不小心被推倒撞伤的儿子的朋友乔治,由于伤势过重,卒。
空中,一小时
属于英军的飞行员,是他们在一个小时里的经历。三架战斗机编队飞行,为撤退护航,却与德军的战机遭遇,三架飞机履行了自己的使命,却也陆续被击中和坠落。这一节也是我看的最费力也是最紧张的,飞行员在坏了飞行读取油量的表盘,只能靠另一位飞行员读取油量数据,在已经没有任何油量,飞机引擎停止了转动的情况下,靠着飞机的滑翔,还打下了一架德军的战机,鼓舞了士气。最后,飞行员没有选择跳伞逃生,而是把飞机迫降在德军控制范围的区域,烧毁了飞机,而飞行员则成了德军的俘虏。凶多吉少。
片尾,士兵坐着火车回家,车窗外有草地、孩童,有小车站,和穿着得体的老人和妇女,淡金色的阳光照在他身上。那一刻,真是无比舒畅。
三条线交叉错综,一小时47分钟的电影,节奏紧凑,甚至还有点不过瘾,看似碎片化的故事情节,被镜头连接在一起,变得连贯,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和紧张,压抑而又有释放。
最后送给一段丘吉尔对英国决战到底的排比句演讲:
欧洲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即使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统治的种种罪恶机关的魔掌,我们也毫不动摇,毫不气馁。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它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入饥饿之中,这是我一分钟也没有相信过的,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仍要英国舰队的武装保护之下,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