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苏轼写的《和董传留别》里的一句话,很经典,让人知道多读书可以积累知识,也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很可惜,毕业后,工作越久,我也变得越忙,忙东忙西,像是真忙,也像是假忙,不知道,反正买来的书放在书架上连封面包装懒得拆。
直到2020年临近春节前的一场武汉新冠病毒保卫战,打乱了大家原有的秩序,才让我们的脚步放慢了,本着只要还有一粒米,不往人多地方挤;只要还有一棵葱,不往菜市场里冲的家里蹲精神,我也成为芸芸众生中的家里蹲成员。
看着新闻说全国新增新冠病毒的病例越来越多,看着党中央,国务院的一声令下,全国各地医院和解放军的医疗精锐们前赴后继的赶往武汉,唯有希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于是就这样反复的看着新闻,玩着抖音的浑浑噩噩的过着每一天,一下子大把时间握在手里却不知道怎么珍惜,直到看到一段视频说着:乙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源食野,恰逢年节,染者数万计,众惶恐,举国防~~月余疫尽去,华灯初上,万国称赞, 此为大幸”这样优美但悲喜交加的诗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都没有读过书了,于是拿起一本还没开封的书籍读了起来,书籍叫做:《影响力》,美国作家罗伯特·B·西奥迪尼写的,并且随手写了点读后感。
什么是影响力?
一般认为,影响力是指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影响力的特点?
说到影响力,就要说到顺从性,就要说到认可,同样的语言或者同样的一件事,按某种方式说就会让人生气,稍微换一种方式来说,就会让人乐意接受。
就像书中说的:为什么有些东西降价了没人买,涨价了却拼命有人买?
那是因为人们或多或少都有点固定行为模式,购买某些东西的时候,尽管具有购买能力,但却不是专业人士,对东西的认识不多,比如说黄金珠宝首饰或者是房产股票,所以大家就有了一套标准原则来指导自己买东西:一分价钱一分货,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贵就代表东西好,特别是当人们对东西质量拿不准,经?;崾褂谜飧鲈?。
所以东西一涨价,就觉得东西更值钱更值得拥有就会出手购买,反而东西一跌价,就觉得东西不值钱就更不会愿意出手购买了,价格就成了质量的触发特征。
简单来说,这是抄了条捷径,打赌压胜算。大多数人并不会煞费苦心的了解每样东西的特点或者真实性,力求稳操胜券,所以就把宝押在价格上,因为他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价格是跟东西的质量相关的,他们下注打了赌:只凭价格这一点就能告诉他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事实上,模式化的自动行为在大部分人类活动中是相当普遍的,因为很多时候,它是最有效的行为方式,同时它也是必要的。因为哪怕是短短的一天之中,我们也无法把方方面面都辨识出来、分析出来。我们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所以,我们才会频繁的利用我们的固定思维模式、我们的经验,我们的认知和一些舆论导向,根据少数关键特征把事情进行分类,一碰到这样那样的触发特征,就会不假思考的做出反应。
就像这次武汉新冠病毒一样,因为我们对新冠病毒的陌生感,并且也不从事医学事业,再加上舆论导向的煽风点火,从而产生了一种恐惧,听到必须要带口罩,于是N95,N94,N90的口罩一下子卖的清空,更是发现到买口罩需要预约的地步,直到后来又说只要不是去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带医用口罩问题也不大,又听说双黄连口服液对新冠病毒有作用,于是连夜间各大药店网店的双黄连口服液成箱成箱的买一下子也卖空了,后来又有权威人士说没生病吃双黄连口服液不仅没用反而还有坏处这才算结束。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就因为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不了解,对它的陌生造成了不知所措,于是就只能固定思维的思考方式,未经大脑思考,一股脑的跟风,他买所以我也买,反正买了也没坏处就是买个安心。
所以,才有即时的影响力,因为正常情况下,促使我们做出顺从决策的几个最重要的信息,都可以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决策时频繁、机械地使用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稀缺原理的原因。但同样的只有多读书,多读本专业以外的知识;多思考,多思考本专业以外的问题,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不是只能简单粗暴的思考问题。
最后祝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希望我们早日战胜疫情,待到春暖花开时共览祖国万里风光,同时也祝大家鼠年发大财行大运,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