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教育专家总喜欢用伟大的词语来掩饰自身的荒谬,而且还真迷惑了好多人,殊不知道,很多伟大的词语本身就包含着荒谬性。
例如,做人。
这个词,从我没上学到现在就一直存在着,一直被长辈们用来教育后辈。“学会做人”这句话我不知道听了多少遍,小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个有深度的带有素质教育性质的口号,现在才知道,很多长辈只是在装有深度而已。
为什么说“做人”这个词是荒谬的呢?下面我来逐层分析:
首先,如果“做人”中的“人”是指自然意义上的人的话,即人只是作为动物的一种类别,那么“做人”这个词根本就是在忽悠别人。我一出生就已经是人了,那还要我“做人”是什么意思?我做,或者不做,都是人,除非我变异了。
其次,如果“做人”中的“人”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即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的话,那么“做人”的通行理解,就是“待人接物”。在我的理解下,“做人”中的“人”是一个中性词,也就是说人可以是好人,可以是坏人,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人,那么“做人”本来就可以自我化育,不用特别用来教育别人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美丑善恶,“做人”这句话,就是说了等于没说。
当然,我以上的理解都不是长辈们心目中的理想解释,只是可能他们想到的只是一种理解而忽略了其他的吧。这就是说,“做人”中的“人”,不仅是有社会意义的,而且还是一个褒义词,这也是大多数人自以为是的理解。按这种理解,“人”字的前面是有褒义词做定语的,比如:勤奋的人、聪明的人、理性的人、成绩好的人、伟大的人……简单的来说,就是“好人”。
这就是一些人的假定预设或者对人性理解的缺乏,以为人本来就应该是“好”的,这类似于“性善论”。正如很多人骂那些恶贯满盈的人“不是人”、“禽兽不如”,他们很明显是不明白人本身就有善和恶的一面,而且是对其它动物的偏见。有时候人恶的一面可能比禽兽更加可怕,这是由于越高等级的动物,欲望越强。一般的动物的欲望仅在于生存和繁殖后代,很少会残害同类,而人的欲望远远不止于生存和繁殖后代,利益的冲突越多,人性也就越来越复杂。
从古到今判断一个人的善恶只在乎他的行为而不是心理活动,一个再好的人也会有恶的想法,一个人不管怎么恶,也会有善的想法,只是某方面的想法多于另一方面的就会转化为行动,或者是特定情况下的冲动行为。
一个社会有好人和坏人,这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无论你怎么打击罪恶,恶也永远不会被消除。相反,一个再黑暗的社会,也会有善者的存在。有善必有恶,而且善和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没有绝对的善和恶。一个人做了坏事,对当时被伤害的人来讲是恶的,但对后世来说可能有警惕作用,使后来更少的人做同样的恶事,那么从宏观上来看也有一定善的成分,正所谓“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就算你心怀好意地教导别人做“好人”,这样的说教,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显得意义不大。有时候口号越大,束缚也会越大,反而会变成一种强制,进而演变成反抗,正如“和谐”喊得久了,往往被异化为“被和谐”;或者会同化很多人,这就是教育的同化作用,或者说是愚化作用。这归根结底就是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最后的结果要么就真的把人同化了,要么就使很多人叛逆起来,个性更加突出,社会也就更乱了。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不是我愿意看到的。
因此,“做人”本来就是顺其自然的事,而不是别人给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与语重心长地教别人说“做人”,还不如多想想自己要做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