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遐思,复习之余,思索点滴。
近来法大已进入期末,现今更是考试在即,想想所做之事,概括起来无非是使自己身体疲惫,精神憔悴的“勾当”。复习,训练双线进行,确是比较累,但是也很享受。一个思想并不单一的人,选择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去演绎自己,基本三个点就占满了一天的时间,自在自为地生活,挺好的。简单而不枯燥,自制而不自限,这样一种自由,即是值得我去享受的“自在自为”。我也挺喜欢这个与自由挂钩的词,因为它的意思便是我的自己的生活体验去填充的。能够有这样的态度,也与期末的氛围息息相关,大家都忙于复习,各自为战,偶尔扯皮,生活就下来了。身边的人没有啥事,或者有事也是好事,那就提供一个独特的期末的环境。
? ? ? 再者,就是复习了。感觉复习挺累的,真的累。当然,这种累,并不是因为我长时间复习而觉得很累,而是因为再怎么复习都是在追着,赶着需要复习的内容,所以觉得这样一种复习方式挺累的。刷牙的时候,突然脑袋里闪现出当初看过,或许已经潜藏在意识里许久,甚至可能已经表达过的想法。在复习的时候,我习惯性地去给需要复习的内容加料,类似于大段抄写;记录额外的所谓可能会考,但其实我心里是觉得不会考的内容等等都是常有的事。我在想,这些“多余”的动作是否是我思想的负担?在复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求简,即如老师所说“少则得,多则惑”,抛弃那些不该花太多时间的,而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因为很可能事实是这样的:我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背诵或者抄写“多余”的内容,最终浪费了复习的宝贵时间,同时也没有看清一个事实——我在考前所看的东西,都会随着考试的结束,而如水流逝,不会保留下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多半是走了一条弯路,做了大量的无用功。然而,我对这种看法是存疑的。(lh曾在某次说这个词用得好,我也挺喜欢的它的。)我对那些可似流水的东西,是保有期待的。我总觉得它们都是我为自己埋下的伏笔,“若隐若现”,等待我在适当地时刻去揭开它们。有一天,我不甘于简单,那么我将可能拥有我曾经作下的无限的伏笔去照应。倒有点像一种积累,类似“无用之用”。当然,好坏与否,我无法评定,时间应该能告诉我结果大概是怎么样的。 然而,有趣的是,我决定逆反一下,不走这条路了。试试看,给自己的思想减负。一方面,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复习时间就那一点,考试只有这唯一的一次(对重视期末考试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另一方面,是我很好奇,路如果这样走,是怎样的,它会导向何方? 不知道,但愿意去尝试,也想做点事,开辟一下“新航线”。
? ? ? ? 期末事多,晚上容易跑偏思考多余的问题,大概是庸人自扰吧。佛系考试,随缘人生(扯大了。? ? ? ? 完结,大家期末“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