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家兄胡廉泉发表于《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2期(港澳繁体版)的一篇文章,现转出供有兴趣的友友参考:
小煎小炒是川菜最常用的一种烹制方法。不仅用于餐馆,而且广泛用于家庭。从科学上讲,小煎小炒是保持原料营养成分最佳的一种烹制方法。因为它成菜速度快,原料成分损失比较小。到底它成菜的速度有多快呢?以炒一个单份菜计,所用时间大概在25—35秒之间。这里谈一件往事,大约在1973年前后,成都商业部门搞了一次技术表演,其中有一个节目是由三个厨师表演的“杀鸡一条龙”。第一个厨师负责杀鸡、褪毛、去腹、清洗,交由第二个厨师,由他取下一只鸡腿带半个鸡脯,去骨宰成鸡丁,最后交给第三个厨师,将鸡丁码味、码芡,下锅炒成“宫保鸡丁”。整个过程用的时间是4分26秒。就最后一个程序看,炒鸡丁所用时间还不到20秒,如果加上先前对滋汁和烧油的时间,也不过就是30秒左右。
炒的方法有多种,如:生炒、熟炒、软炒等。唯有川菜将小炒独立一门。这是因为它是川菜烹制方法中最有特点,运用最广的一种炒法。也是最能体现这种炒法“小锅单炒,不换锅、不过油,临时兑汁,急火短炒,一锅成菜”的特殊风格。
也许有人会问:这不就是炒吗?为什么又要和煎联在一起呢?这也是使人困惑的一个问题。记得50年前,笔者刚入这行时,就听一位老厨师对我说:川菜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小煎小炒”。当时,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后来,随着在这行干的时间
越来越长,加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亲自实践,才渐渐明白了老师傅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所谓小炒,其实是煎、炒两种技法的综合运用。炒就是原料下锅,不断翻拨使其熟的方法;而煎则是用少量油将食物制熟的方法。前面所讲的“急火短炒”是对火候的要求;而这里讲的是对用油量的要求。油量少就不可能“过油”,也就只能“一锅成菜”?!傲偈倍抑笔侵冈谏沼偷耐保液冒捶缥兑蟮母髦值髁?、淀粉和汤汁,目的是加快烹制的时间。
小炒这种方法,多用于以经过刀工处理成丝、丁、片、粒的小型动物原料为主烹制的菜肴。烹制前,原料要码味、码芡,放入旺火、热油中,轻轻将原料拨散,再加入配料炒熟,烹入滋汁,汁浓颠簸几下起锅、装盘。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是在几十秒钟内完成的。有人形象地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火中取宝”。小炒的菜式有散籽亮油,统汁统味,质嫩爽滑的特点。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葱末猪肝、白油肉片、海味杂拌、家常羊肉片、芹黄牛肉丝等等。
以前,在成都的餐饮市场上,此法用的最多的是一些中、小型的大众便餐馆。小炒菜也因其物美价廉,成菜迅速,风味多样而广受消费者、特别是上班族的欢迎。一些外地来蓉的客人,也大多是通过这类菜而认识川菜的??梢运?,这类菜拥有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由此我才理解了为什么那位老师傅会说:川菜的特点就是“小煎小炒”。
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最有特点、最为实用的烹制方法,在今天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尽管目前成都的各家餐馆,也还卖一些炒菜,但是端出来的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不是质地粗老、味道不正,就是配搭不当、用油过多。对于那些曾经的美食,人们只能留存于记忆之中。为什么会出现今天这种状况?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厨师缺乏一定的基本功。当好一个厨师,首先要做到四个会:用料、用刀、用火、用味。用料,至少要了解原料的性能、食用的最佳部分;用刀,就是要熟悉和掌握各种刀法,根据菜品的要求将原料处理成合符规格的形状。用火,就是要掌握火力的大小,油温的高低,加热时间的长短。用味,就是按菜肴不同风味的要求,准确地调制好各种味型。这些技术的掌握,都必须经过长期、反复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的。但今天的青年厨师,多数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训练,他们一进入行业,就担任他们不能胜任的工作。因此,做出的菜粗制滥造,责任也不全在他们。
二,厨师不懂得菜品的组配原则和成菜的标准。每个菜品都是由主料、辅料(包括小宾俏)、调料三方面组成的。主料应多于辅料,主、辅料的形状要一致,这是一个基本原则;调料则是为了体现风味,它的组配,技术性也是很强的。成菜的标准,一般是通过色、香、味、形、质几个方面来进行检验的。能达到这几方面的要求,才是标准的。笔者曾问过一些青年厨师:你们每天都在做菜,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做一样菜,这样菜应该达到一个什么质量标准?他们大多数都答不上来。这种情况,在厨师中应该不是少数。
三,厨师不了解菜品的操作规范和操作程序。就小炒而言,炒一个菜,应该用多少主料,多少辅料,多少调料以及多少油脂,这都是有一定规定的,而在操作中,又必须严格按照小炒的技术要求来完成,这就是规范。操作程序是指烹制前的准备(如炙锅、炼油、兑汁),烹制中如何观察油温,掌握原料投入的时机、顺序等。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第一,辅料等于主料或多于主料,其中甚至有一些不能吃或吃不了的东西(如过多的泡辣椒、生的青、红椒及成串的青花椒等),这些菜是吃的少,丢的多,难怪有人将之称为“垃圾菜”;第二,伤油,就是用油过量。有的菜端上桌,就看到满盘流油,使人食欲顿失。在一些厨师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油多不误菜”,的确,油多炒菜容易散籽、不易生锅。但是油多要伤味,因为油多了,菜不可能统汁统味,菜的风味也就荡然无存,同时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打“手芡”,不用“碗芡”。所谓“碗芡”,就是按菜品所要求的风味,将所需调料一样一样地舀入碗里,加上水淀粉,汤汁调匀的芡汁。这是川菜中烹制爆、熘、炒一类菜肴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目的是为了缩短成菜的时间?!笆周汀痹蚴遣讼鹿螅沤髁弦谎匾ㄈ牍?,最后勾芡起锅,这样做且不说调味难能准确,就是时间也不知慢了许多?如此炒出来的菜,不老才是怪事。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做菜亦然。做每一个菜,其中都有若干环节,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菜品的质量。所以,要当好一个厨师就必须在每个细节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虚心向能人请教。努力学习并认真刻苦地摸索实践,尽快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