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一到上班时间,就看到群里通知没课的老师要参见讲座,我手头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很不愿意去,就在我纠结要不要去的时候,没课的另一个同事在叫我赶紧过去,我不情愿的去了。
到达会场后,我顿时觉得自己来参加讲座是不明智的行为,因为通知上说两点四十五开始,但是一直到三点钟才开始挂主题横幅,会场乱糟糟的,一点也没有开始讲座的迹象。我就耐着性子等待的过程中,看到一位老人从讲台的位置走到我们跟前,和我们交谈,询问我们的专业等等。老人65岁左右,175以上的个子,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戴着帽子,鼻梁上架着一副无边框的眼镜,老人很和蔼,很像故事中邻居家会讲故事的爷爷。就在我纳闷这位老人身份的时候,同事一脸兴奋的跟问我“你知道刚刚跟咱们交谈的人是谁不?”,“不知道啊,难道你知道?”同事用略带鄙夷的口吻说“我们今天见到真正的专家了,这个老头很厉害的……”。
三点十分左右学校领导坐到主席台开始介绍嘉宾信息,我们这才知道刚和我们交谈的老人就是今天的主讲人,是本地人,今年已经75岁高寿了,是藏学和地方志专家。老人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履历表,是省委党校前副校长、省社科院副院长,从第一届到第六届的哲学社会科学评选中6次获奖,被评为“中青年专家”,在他的履历中最亮眼的是老人享受国务院津贴。
老人演讲后就证明他的履历是货真价实的,虽然他讲的方言,而且年龄很大,但这些都无损于老人魅力的显现,讲话逻辑清晰,观点独特,精力充沛,慷慨激昂。两个多小时,老人没有看讲稿,是站在讲台下面讲完的,这让我无比敬佩,感觉老人那一辈的学者都有这种站在离听众最近,不让自己高高在上平等的位置讲课的传统。一直以来我都不清楚自己想要找一个什么类型的另一半,也没有跟那个男生产生来电的感觉,因此一直是单身状态。对此,很多人,就连我老妈都跟我说,不要要求太高,人无完人,不要老想着找完美的人,只要人品好、对我好就行了。但是反观了一下自己,我一直单身的原因是没有确定自己喜欢的类型。见过老人类型的人后,我确定我喜欢的类型是温文儒雅,学识渊博,有文人傲气的学者。
听过老人的讲演,回顾自己的课堂,自己站讲台最大的不足不仅是知识储备不够,而且在于态度不够认真。老人是汉语,但他是藏学专家,在说到自己学藏语的精力的时候,老人说学语言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创造语言环境。要是我的备课有老人学藏语一半的认真,那我就不会站讲台如履薄冰,没有底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