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课程中讲到作为家长要有开放的心态去肯定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共情。
共情的时候要区分不能有评判要做到换位思考真正接纳孩子的行为,透过孩子的行为去寻找行为背后的积极部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纳,看到别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我觉得真正实践起来的时候很难。
最近因为上火牙疼的厉害在输液,今天上午儿子看到我输液的时候来到我身边,说妈妈中午我想吃米饭。我说刚才你不是说要喝鱼汤吗?我不想和鱼汤了,就想吃米饭。但我没有明确的表示吃米饭。孩子得不到答案就在我身边开始哼哼唧唧的说吃米饭(其实我老公已经把鱼汤做好了)我觉得鱼汤如果不喝会很浪费,就没答应儿子今天中午吃米饭的事情。
这个过程我夹带了否认孩子的感受和评判。
但那个当下我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共情,就边静静的听孩子一直说吃米饭,一边头脑里不停的思考老师在课程里讲的
1.向内看,反思自己的感受~不能带着习惯性的评判去否认孩子的感受
2.描述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
3.承认孩子的感受
4.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感受是真实正常的,是被理解接纳的
5.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去解决问题
然后我就重复孩子的感受,宝贝想吃米饭妈妈理解你的感受,是不是不吃米饭你会心里难受?
儿子点点头
那咱们有什么方法缓解一下心里的难受?
我不让你输液,我用针管扎妈妈的手背
还有其他的办法了吗?你想不想去绘本馆换书?换换书心情会好点吗?
会好点,我想去换书,那等妈妈输液完咱们再去吧。
妈妈输完液还要吃饭,不吃饭没力气的
我去给妈妈盛鱼汤
然后我看到儿子的行为后赶紧夸赞儿子长大了好懂事好能干,会照顾妈妈了。真是一个小小男子汉,儿子听完心里美滋滋的。
然后儿子接下来的情绪又稳定了,还主动的刷了碗。
后来儿子喝了鱼汤,又吃了点水果。吃完之后还自言自语道我好满足。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孩子说自己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