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看热播剧《知否,知否》,其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台词出现多次,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语出《战国策·赵策四》中的《触詟说赵太后》,乃是赵国大臣触詟为说服赵威后,让她同意将小儿子长安君派去齐国做人质时所说。当时正值赵国政权交替之际,秦国趁机起兵,攻占了赵国3座城池。赵国形势危急,于是向齐国求援。
齐国开出的条件是让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但是赵威后溺爱小儿子,不同意齐国的条件。赵国危在旦夕,于是大臣触詟前去说服赵威后,让其同意长安君出质齐国,以解赵国之危。
触詟说服赵威后的部分原文如下:
触詟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甚!”
左师公(触詟)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 ? ?
太后曰:”然?!?/p>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曰:”无有。”
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曰:”老妇不闻也?!?/p>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於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p>
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p>
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以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可以看出,触詟能成功说服赵威后,除了他高超的说服技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一点打动了赵威后,让她了解到怎样做才算是真正对长安君好。
这个道理挺简单的,但是要做到却很难。更有甚者,很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塞给孩子,完全不顾孩子的真是需要和感受,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知否,知否》中男主角顾廷烨(顾家排行老二)的后母秦大娘子就是这样一个反面的例子。她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顾廷炜(顾家排行老三)继承顾家的爵位,做出许多伤天害理之事??墒枪送㈧可陨屏即竞?,对名利并不看重。他真正想要的是兄弟和睦,但这却是他母亲刻意要破坏的。最后秦大娘子筹谋半辈子,为儿子殚精竭虑,换来的却是儿子顾廷炜不能忍受母亲与二哥顾廷烨的争斗,选择搬出去住。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尤其是在对待子女方面。
大部分父母为子女操心其实都是出于“让子女未来能过上好日子”这个简单的初衷,也就是所谓的“为之计深远”。但是大部分父母搞错了方式。他们以为给子女留下财富地位等外在资源就能让他们在未来过得好。岂不知财富地位非但不是未来过得好的充分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一定是。
我认为真正能让子女在未来过得好的是能力,一种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过上那种生活的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具体包含哪些基础能力我说不清楚,因为每个人想要过得生活不同,所需的能力也不同。但我觉得选择能力是必须的,而这恰恰是很多父母没有注意培养甚至剥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