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谚语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爱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所谓“强烈的母爱”,只是这位母亲在孩子身上本能的肆虐,其实与母爱无关。
13岁的儿子已经一年多不上学了,整天除了有限的睡眠就是游戏。像众多母亲一样,这位走进咨询室的母亲在家中也是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全部包办替代。
这是一位口上说需要我督导的学生跟我讲的??囱?,他还想继续说下去。
“别给我讲故事!”我打断他,问:“这位母亲是求助者,还是,只是一个来访者?”
学生一楞,马上明白了我的用意,肯定地回答:“是位求助者!因为她意识到了自身问题的存在,并且愿意做出改变?!?/p>
我问:“既然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她觉得自己的母爱太强烈,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毖?。
难得有这样的自知!
学生说,可不知为什么,顺着这种“强烈的母爱”交流下去,咨询过程中更多的就是这位母亲的情绪宣泄以及所表达的无奈,咨询效果并不如意。
“如果是您,会怎么咨询?”学生们已经跟我学会了这种“挖坑式”的提问,最经常的便是用在我身上。
得跳,我明知是坑。
我说:“一般情况下,我会面质这种‘强烈的母爱’,比如跟她说,她那种‘强烈的母爱’本质上不是母爱,而只是爱孩子而已?!?/p>
有句谚语说“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爱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所谓“强烈的母爱”,只是这位母亲在孩子身上本能的肆虐,其实与母爱无关。
接下来,我就和学生讨论“面质”:为什么要使用面质这一影响性技术?此时面质的价值何在?如何对“强烈的母爱”面质更可能对这位母亲有所触动?
由于咨询经验不对称,“讨论”名不符实,基本上是他听我说。
出我意料,临结束时,这位学生口中念叨了一句“母爱不是爱孩子”,竟仰头问我:“那么,母爱到底是什么呢?”
我给了他一个白眼!
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极为弱智,因为这不是一个心理咨询师该问或该回答的问题,思考或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心理学家们干的事。
但,为提升他的智商,我又反问:“您说母爱到底是什么?”
这样的提问基于我对学生的了解:他的弱智根源在不努力,尤其是对学习过的教材内容都不熟悉。
不出所料,学生只是忽闪着一双大眼,那并不年轻的脸上并无我觉得本该有的红晕泛起。
问:“知道在教科书上的哪个部分提到了‘母爱’吗?”
学生赶紧翻书。不过,只是做给我看的,漫无目的。
告诉他,查“情感”。教材的基础心理学部分我讲过N次,非常熟悉。书上说: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
讲课时我曾反复强调,母爱是一种高级情感而非低级情绪!具体而言,情绪是感情发生的过程,而情感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体验;与情绪的情景性和易变性相反,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作为一种高级情感的母爱,呈现的是一个女人感情的内容。从这一点上讲,它与只是反映大脑活动的心境(情)、激情和应激,当然不同。
通俗地说,“狗一阵儿猫一阵儿”的爱绝非母爱,尽管无数母亲假“母爱”之名!
学生们怎么就记不住呢?
唉!打住,直接划重点:
以上唠叨,旨在复习“面质”和“感情”两个重要概念。
“新阳光心理咨询师心理点评专业视角培训班”核心成员刚刚组建,正在互相熟悉和磨合阶段,今天早上我写了《峰会焔火:没什么好看的?》就是让各位学员复习“美感”这一重要情感,大家读到的这篇“母爱”是对上午复习内容的补充!
(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