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人物:我(大童组大童 助教助理)、妈妈(明乐家塾 助教)
尚锟(明乐家塾 助教)、文静(明乐家塾 助教)
鞠澜澜(10岁)、鞠瑞阳(11岁)
王子游(7岁)、陈思诚(6岁)
故事时间:6月2日(周五)
故事前因:
每周五是大童组和部分小童一起上文字课的时间,所以周五要比平常大童的人数多,今天是十一人,平常我们是四个人。下午下课后,孩子们统一在户外活动,到了吃饭时间,我和尚锟助教(带领户外活动的助教)说我先进房间盛汤了。就这样,我和尚锟助教沟通好后,就去到了餐厅。
到餐厅后,我看到晚餐有粽子,小童的助教正在带领小童组的同学取餐。我还看到今晚的粽子数量较少,如果说大童组每人一个,最后是不够每个人一个粽子的。当我看到这一幕后,问了站在我旁边的文静助教,我:这个粽子你们是怎么取得???
文静助教:两个人分一个。
我:好。
对话后,我想了想这个方法挺好的,大童组要是不够分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想了想后便去盛汤了(只是想到了这个方法,但没有去行动)
盛过汤后,大童陆续进到了房间,开始排队等待取餐。我看到他们在排队后,我上前开始给大童取餐。一个人的、两个人的、三个人的……陆续到了最后四个人。(这个时候粽子还是没有去切的,心里觉得:都开始排队了,那就这吧,排到谁是谁,谁能吃谁就吃,不能吃粽子的就别吃了,或者吃饼)
排到阳阳、诚诚、澜澜、子游时没有粽子了
澜澜说:我想吃粽子。
我:现在没有了,你可以选择吃饼。
澜澜:我不吃。
阳阳没有选择吃饼,诚诚和子游很平和的选择了饼,诚诚选择了半张饼,子游选择了一张饼。(卷菜的那种饼)
就这样这个取餐的工作,就结束了。我觉得这个餐取得很不好,心里不踏实。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孩子们每一个都吃到粽子的,最后有得人却没有吃到。我在取餐时已经知道了这个方法,可以选择切开,或者两个人分一个。并且我们也是有分组的,一个大童一个小童一组,那是不是正好可以一个组一个粽子呢。这样既能保证我们的孩子们可以品尝到粽子,再后来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品尝到,而不至于说现在有人吃了,有人没吃。
我自己觉得这个事不顺,去找到了妈妈。
我:妈妈,你这会有时间吗?
妈妈;嗯,你说。
我把今晚取餐的经过,完整的给妈妈讲了一下。
妈妈:那你给我说的意思是什么?
我:我就是给你说一下。
后来我们就在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澜澜有不开心,同时也因为澜澜的这个不开心,更让我看到了,再取餐时的疏漏。并不是说澜澜这个不开心是错误的行为,她不开心是很正常的,也是特别真实的呈现。没有吃到粽子,是一种优点气馁的状态,同时这次澜澜有很大的进步,两三秒的时间,就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取上汤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和读本中《澜澜就想要坐在君霞助教旁边的故事》中的澜澜已经截然不同,看到了澜澜的进步和成长。
通过这么小的一件事,从有方法没有做,看到孩子们后,想到方法没有做,到看到澜澜的状态后,更加坚定取餐的这个事情一定是还可以更好的。
当我看到今天的粽子数量不多,孩子又很多的时候,正确的方法是:
1、 找一下生活组的助教,确定粽子的数量。
我:咱今晚的粽子,这么多对吧?还有粽子吗?
? ? 助教:有/没有了。
? ? ? 我:好的。
2、 找到生活组的助教,帮助把粽子切开,可以切成两段,或切成三段。
? ? ? 我:这个粽子,咱切开吧。这样每个人都能品尝到美味的粽子。
? ? 助教:好啊,切成两段咋样?/还是切成三段啊?
? ? 我:两段/三段。
? ? 助教:好。
? ? 确定后我和生活组的助教一起把粽子调整一下,可以拨开皮,协助一起完成。
3、 等到尚锟助教进到房间后,说一下粽子的事情。这是咱今晚粽子的数量,要是每人一个可能不够分,我想着是两个人一个,或者咱找到生活组切一下,尚锟姐姐你觉得哪个方法更好些?
? 有可能采用两人一个的方法,或采用切开的方法,都是可以的。
看见和总结:
? 通过这件事看到了自己在面对事情的状态:不说话,不行动。心里有方法,也不去动。这是一个什么状态?无所谓的状态,也是没有人愿意和这种状态在一起的一种状态。
? 当和妈妈去沟通时,自己是有情绪的,这个情绪时间不长,也确实比过去平和些(进步的一点)。同时有情绪就是不对,就会把自己在情绪中堵着,一直出不来。
和妈妈的沟通,觉得我和你想的不一样,你那样说都不对,都不是那样的……我在什么什么什么时候都想开方法了,就是没去做。(一种理直气壮觉得自己没错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有几分钟,立刻就觉察到一开始是自己没有做到位。自己都知道方法了,也不去做。
感恩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成长了一个新的能力。以后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正确的方法越来越多了,当没有情绪时,正确的方法越来越多了,一个,两个,三个立刻就想到了三个正确的方法。感恩妈妈和澜澜,在这件故事中的角色,还有阳阳、诚诚、子游。通过这件事也可以看到阳阳、诚诚、子游的成长和进步,发现没有粽子后,没有情绪,立刻做出了下一个选择,看到孩子们成长的特别好。
我相信,一件事情多次的梳理后,一定是通透,和透亮的过程,这个故事晚餐和妈妈梳理了一次,和孙凤阿姨交流了一次,发现有很多的共鸣,每一个人都一样,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遇到这样的事情后,如何去做每个人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是调整自己呢?还是抱怨餐少呢?还是嫌弃孩子们贪多想吃呢?那么应该的就是调整自己,是因为从一开始错的人就是自己,而不是身边其他的人。只有真的调整了自己,才是认错和改错的一种状态。自己又楔了一篇践行,楔践行的过程中更是去和自己的念做链接。把好的留下,把不好的给弃掉。
感恩成长路上给自己助力的家人们,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