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博大精深是一个常用成语,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出自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p>
? ? ? ?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博大精深,再勤奋的读书人穷其一生也只能获取沧海一粟。生命有限,学海无涯,因此做学问都是有选择性地分门别类,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这样相对容易出成果。
? ? ? ? 胡适曾经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几乎要无所不知,精深的几乎要唯他独尊、无人能及”,“这样的人,对社会是极有用的人才,对自己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用现在的话来说,博大代表广度,精深代表深度,我们既想博大,也想精深,兼得鱼与熊掌,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 ? ? ? 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到底是追求博大,还是追求精深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痹亩烈刑逑担醋饕惨刑逑?,体系让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全面,让思想触类旁通,让文章锦绣生辉。
? ? ? ? 在学问上,我们首先应该追求广度,而不是深度。因为缺少广度的话,只有深度是不够的。好比一个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应当兼容并蓄博览群书,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下尽可能广的基础,不宜单科独进。等进入研究生阶段,战线相对缩小了,更有机会做到博大与精深的结合。拥有博大的眼光,才能选定精深的方向,只有精深地钻研一番,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知识结构的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扩大基础,拾遗补缺,在选定的方向上勇往直前。
? ? ? ? 某些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的人,学习到了一定境界就去国外深造,都做成了大学问,有的甚至获得了世界大奖。民国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大师,他们涉猎广泛,见解深刻,在学问上真正做到了博大精深,备受人们推崇。现今社会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之风盛行,以至民间笑言:“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很多领域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泰斗,因为都是名不符实爱钻牛角尖的专家,也被人们戏称为砖家,他们视野狭窄,思想僵化,做学问如同盲人摸象,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像绳子,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像扇子,摸到身体的人说大象像一堵墙,为人师者尚且如此,教出来的徒弟可想而知。
? ? ? ? 我们要用辩证思维看问题,博大与精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时候,自己既不博大也不精深;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时候,自己博大不足,但精深有余;当能够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时候,自己不仅精深而且博大。博大与精深,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启迪、相互匹配,就像溪流与大海之间的渊源一样,博大必然与精深发生关系,狭小必然和肤浅划上等号。
? ? ? ? 如上所述,博大代表知识的广度,精深代表知识的深度,盲目追求广度与一味看重深度都不稳妥,应该将视野建立在掌握大量资料来源的基础之上,致力于发展其内在的涵义。就是说,以现象看本质,将其中的精髓挖掘透彻,再加之以必要的广博,那么此时的知识体系构建才真正充实。
? ? ? ? 所以,只要处理得当,博大和精深这对“鱼翅”和“熊掌”可以兼得,使自己的学问达到螺旋式上升的境界,从而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 ? ? ? 每个人都在努力夯实与扩展自己的学问,以便更好地认知世界,融入其中。博大精深的学问,既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车轮,洞悉着宇宙的上下四方与古往今来,基本确定了人类立存于世的姿态。一个广博而又精准的视野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世界更加深远的层次,把握现在,面向未来。
? ? ? ? 世界越是动荡不宁,越需要坚定的内心。博大精深的文化如同广袤无垠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是水手,只要心中有一座理想的灯塔,就有可能成为航海家。喜欢学习追求进步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书房,如果条件所限,至少有个书柜,如果没有书柜,至少有张书桌,如果没有书桌,至少有本好书。
? ? ? ? 向大家推荐一部本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好书——精品美文集《乡情乡韵》,该书集结了当代文坛两百多位优秀作者,每一位作者的背后都横亘着一处与众不同的故乡,从寂静乡村到繁华都市,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家国情怀,为你打开一片别有天地的视野,尽情领略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