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到屏南县棠口镇棠口村,我怎么也不会知道在如此偏远的地方,会有一间私人建的红色博物馆。若是没有进入这间红色博物馆,我怎么也不会知道在如此简朴的馆内,会有如此丰富的珍贵藏品。
馆主张书巡带着我们行走在村道上,不时与迎面的村民打招呼。穿过一排排民房后,馆主在一座民房大门前停下了脚步。屏南县红色博物馆到了。
一跨进门,就达展厅。顾名思义,馆内收藏展示的都是“红色”物品。因馆体只是座二层高的普通民房,面积不大,墙上、展柜里,能挂则挂,能摆则摆,但在馆主的精心排布下,繁而不乱,多而有序,一帧帧、一张张、一件件藏品,如花枝上的花朵,各就其位,错落有致,让人一目了然。张书巡说,这些藏品有的是祖传下来的,有些是他收集来的。办馆目的出于对党的深厚情感。
经过时光的不断抚摸,图片已斑驳,纸张已泛黄,器物已陈旧,散发出的历史味道愈发浓郁,带着我们穿越到往昔岁月,有刀光剑影,有烽火连天,有战天斗地,有艰苦奋斗,有自力更生,有苦难险阻,更有伟大辉煌。历史的记忆背后是临危不惧,是勇于斗争,是不屈不挠,是初心不改,是自强不息,是迎难而上,更是中华气节。
“馆不可貌相”,尽管馆的面积不大,但里头一些藏品却是珍贵的孤品,给人震撼不小。我久久驻足陷入沉思,感慨往昔太多的不易。
缓步移至二楼,从这最高处的窗口望去,远山巍巍,苍翠起伏,如诗如画。若不是身旁这些无声物证提醒我们,如今有几人能记得壮美山河深处的那些历史伤疤?
倚在墙边上的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凑近细看,看明是一幅刺绣,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既是图案,又是文字。张馆长介绍说,这是当地民间特色艺术,通过花草鱼鸟等吉祥物形象作为笔划架构,形成文字中有花草鱼鸟,花草鱼鸟构成文字,形象生动地表达艺术主题思想,雅俗共赏,直抒胸臆,达到一看就懂、看了就入脑入心的效果,艺术生命长久蓬勃。
艺术创于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位翻身做了主人的民间艺人,一针一线满怀深情地秀出了“红心向党”四个字,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里,郑重地交给党组织。这一举动,既是肺腑之音,更是行动宣言。
“红”字的第一笔是一尾红鲤鱼,其正奋力飞跃龙门的姿态,既喜庆,又充满旺盛生命的力量,表现党开辟新天地、欣欣向荣、永葆青春活力气象;“心”字中间的点以一朵正盛的向日葵代替,左右两点为两片向日葵的叶子。将党喻为太阳,民心即向日葵,强烈表达了人民一心一意永远拥戴党、永远跟党走的意愿;“向”字一撇化作一只喜鹊,正引吭高鸣,意喻在党的领导下,百业复兴,喜事连连,人民生活幸福美好;“党”字上部中间一竖,如擎天一柱,顶天立地,撑起共和国的大厦。又如一条虬干花枝,深植于人民的沃土,两边各是一朵怒放的梅花?!安灰丝浜醚丈涣羟迤谌思洹?,赞颂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先人后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
“形其哀乐,达其情性”是艺术创作的初衷,也是作品价值产生的根源。艺术源于生活。先是创作者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渐而所思所感,再酝酿于心,并不断激荡于胸,到一定时间后,艺术灵感便如火山般喷发而出,将内心的真情实感强烈表达出来。艺术创作规律表明,创作者决不会随意去阿谀、诋毁一个人或一个政党,肯定是对一个人或一个政党有了深刻正确的认识后,才会作出自己的客观判断。
屏南“红旗不倒县”的称号是共产党深入人心另一力证。在白色恐怖年代,人民就看到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大家甘冒砍头风险,前赴后继支持革命活动。党组织在人民拥护下,不断成长壮大,红旗始终在这片土地上高高飘扬。
在前往另一红色参观点的路上,途经陈祥榕烈士家乡,村口矗立的宣传墙上印着烈士的音容笑貌,并书“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烈士牺牲时,年仅十九岁。为什么这么年轻的胸怀里就装满了只为中国的清澈的爱?红色博物馆那里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