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是英國的大音樂劇時代,由製作人卡麥隆麥金塔主導,以龐大的製作,誇張的舞台,大量的演員,一連開發了「貓」「悲慘世界」「歌劇魅影」和「西貢小姐」。
西貢小姐在倫敦西區上演10年之後光榮下檔,今年為紀念首演25週年,麥金塔重新在西區復排上演這齣戲。雖然錯過去年很多齣大戲,但是今年可以看到西貢小姐也是覺得頗為幸運。西貢小姐從賣預售票就開始紅紅火火,幾乎不打折,沒有學生票,經過鍥而不捨的搜尋,發現這家劇院會保留stalls第一排(約20多張)的day seat(日票)
Day seat只在當天發售,10點box office張門之後開始賣,一張20鎊,一人限購兩張(要看有照片的ID)售完為止。因為11月不是看戲旺季,所以我預估只要早上8點左右到box office就可以買到票了。難得起了個大早,到的時候發現前面已經有兩個人在排隊了,倫敦已經進入深秋,那天早上的體感溫度只有4度吧,真是凍到手都失去知覺了。站了兩個小時買到票之後馬上直衝咖啡店,再快速奔向oxford steet大買衣服。
女主角Kim的扮演者,年僅18歲的Eva Noblezada是賣點之一,我們的女主角要有好體力(連唱多首歌)還要有年輕清純的長相才能說服觀眾。Eva的詮釋很恰當,但也有僅止于此,沒有太大的驚喜,可能還太年輕的關係。唱男主角Chris的Alistair Brammer的聲音非常漂亮,幾首詠嘆調讓觀眾贏的觀眾的大鼓掌。
另外一個主要角色工程師Engineer,Jon Jon Briones原來是倫敦首演班底之一,所以他最後出場謝幕,這個角色很容易贏得觀眾的喜愛,為這個大時代悲劇帶入一點點的歡樂氣氛。
作曲者荀伯克在整齣戲中加入大量的東方絲竹元素,只是我看下來還是很難不想到他的另外一部名作「悲慘世界」,編曲和樂器編制的方式都非常相似,其實連題材也是類似的。
至於舞台設計完全就是大音樂劇的規格,完全不惜重本的大量換幕。一直聽聞西貢小姐的「直升機」幕最為有名,但是我沒想到除了聲音和猛朝觀眾席吹的風,他們居然真的搬了一座真的直升機到舞台上。坐一排前面沒有其他觀眾遮擋,於是臨場感非常強,好像自己也是困在圍牆外面,絕望的看著直升機飛走的越南人民之一。
就算有多麼歡樂的氣氛,在舞台上載歌載舞,西貢小姐還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一個「沒有人是真正的壞人」的悲劇,大時代促成的悲劇,戰爭之下受苦的人民太過無奈,所有人只能想辦法活命,有ㄧ幕Chris被越南人民圍住,他們要的不是自己離開越南,而是「帶我的家人走」。
西貢小姐曾經多次被說有濃濃的「歧視亞洲」意味,故事改編自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描繪「柔順而聽話的亞洲女子」,劇中許多唱段也有諷刺的歌詞(值得一題,我發現在這次復排中有許多歌詞被改掉了)。有人評論西貢小姐跟「杜蘭朵」一樣不倫不類,充滿西方人的刻板印象,和對亞洲的畸形幻想。
但是瑕不掩瑜,怎麼樣都遮不住史詩音樂的壯闊美麗。
復排首演時,飾演原版工程師的Jonathan Pryce說:「我不會說西貢小姐是個適合闔家觀賞的戲...她更適合成人來看?!沟拇_,西貢小姐的悲劇性太過深沈,太過年輕或是尚未經過世事的人,是無法懂得其中滋味的。坐在舞台正前方的我,也跟著劇情推移哭了多次,有時是為無法選擇命運下海的越南姑娘,有時是為彷徨不知何時回家的美國士兵,有時是為無法選擇出生的時間地點,但是想要活下去的欲望都是一樣的。
有時是聽見Chris用力對Kim喊說:「我會帶你離開這裡!」但終究只是夢一場。
有時,是聽見「This is the hour」這首歌,一個我聽了十多年的旋律,終於能坐在劇場裡,親耳聽見它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