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一个人感到缺少为公共谋福利的劳动就无法生活,那么,他就具有了高尚的道德观。
劳动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为了社会,总想着劳动能给社会贡献些什么。
一个人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早期为社会的无偿劳动中贡献的力量越多,他内心就会更加深切的珍惜那些好像是与他个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事物。
你说要想培养一个人利他的思想,就要趁早让他多干一些公益性的劳动。
2.儿童的体力有限,所以出现疲劳的现象是正常的,但是决不允许过度的消耗体力和精神系统。
3.儿童的劳动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找一些儿童有能力胜任的,并且具有社会意义的劳动项目。
4.儿童的天性是喜欢各种类型的活动,所以要注意劳动活动的多样性,农业劳动(包括植物栽培,动物饲养等)和技术创作类活动(设计、制作模型、金属加工、机械操作等)可以交替进行。
5.劳动要具有真实性,无论是劳动的社会意义方面,还是在劳动过程的技术和工艺方面,都应当尽可能多的具有与成年人的生产劳动共同的因素。使用的劳动工具可以一样,并且要进行真正的劳动,进行可以产生一定的劳动成果的劳动。
6.要注意劳动内容、技能、技巧的衔接性,前一阶段的劳动要为后一阶段的劳动都铺垫,所以每一阶段的劳动内容不能太随意,要进行整体的规划。
7.劳动中要把体力和脑力相结合,要不断地改善技能,进行实验,把科学知识运用于劳动,要避免简单机械的劳动。虽然在劳动中无可避免的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劳动,但是这样的劳动不应该占主旋律。
8.此外,劳动教与多方面的精神生活相结合,人的生活中不是只有劳动,只有当他同时享受到其它的欢乐、文明宝藏和精神财富的时候,劳动的欢乐才能在他面前展开。
劳动不是在塑造苦行僧,而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9.最后,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福利和文化财富是与他个人参加共同的劳动有依赖关系的。对于那些懒惰的、不负责任的人,是无法享受美好的劳动成果。
劳动创造幸福,四体不勤者,最好不要让他们得到他想得到的东西,对于这一点,学校和家长要达成共识。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感恩,无法体会父母的辛劳,甚至有的孩子觉得父母之所以辛苦,是因为父母没有能力去挣轻松的钱,所以他们不同情父母,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还看不起父母,但是却安心享受父母提供给他们的物质生活。对于这样的孩子,需要立即对他进行劳动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不劳动、不付出,连吃一碗热腾腾的饭都是困难的。
国家现在要求劳动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就是要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劳动观,让他们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并且让孩子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让孩子们拥有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此外,开展劳动教育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坚强意志、开拓精神、团队协作等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