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心学诞生的前夜
心学横空出世
这一部分主要交代了历史背景和王阳明心学的概括。王阳明生活在明朝朱厚照明武宗时期。他的“龙场悟道”,归纳为8个字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也就是人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能解决一切问题,不需要任何外来帮助。
心学诞生的前夜
这一部分主要梳理了理学的发展史。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提出了“无极”的概念。程颐、程颢两兄弟从中提取了“天理”与“人欲”的概念。简单的解释天理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的欲望都是人欲。我们需要通过“存天理灭人欲”来实现修身的目的。
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
程颐认为必须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格物致知”来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
南宋时朱熹继承了程颐的思想,形成了程朱理学。陆九渊继承了程颢的思想,形成了陆九渊心学。
理学大师张载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目的给出过著名的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儒家思想体系在春秋战国时由孔子确立下来。之所以能在百家之言中异军突起,有封建统治者推波助澜的原因。为了统一思想,历代君主对孔子的儒家思想加以改造。
在我的历史观感中“程朱理学”是封建糟粕,是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那是因为实际上它成为了封建统治工具。那个时期的治国之道是“内圣外王”,要求君主秉持高尚的君子道德清正爱民,而实际上使用的是严刑峻法的法家之术治国。全盘否定了儒学“吊民伐罪”的部分思想。这便产生了“知行不一致”的矛盾。
王阳明心学突破朱熹的理学构架,形成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