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一个月已经过完一半,大部分人的新年计划已经在2017年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改,可是回想2017年初是不是也做了这样的动作?为什么我们的年度目标在一直退让,为什么有的人能完成,我们却不能?我们来看看网上流传的调侃年度目标的微信,一起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图片中显示的7个行为中,2018年的目标明显比2017年低一个档次,虽说是调侃,但也反映了大部分人的实际问题,那就是我们总是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订立过高的目标,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使命必达》里的一个小技巧可以帮到我们。《使命必达》这本书作者是日本的石田淳,不同于大部分日本作者写的书,这本书的行为流畅,简明扼要,直击重点。这本小小的书只有七万八千字,并且书中都用黑体标明了中点,让读者轻易就能抓住核心内容,刚拿到书时,心里有点小小的失望,心想这么薄薄的一本能讲明白什么呢?但是花费一个小时的烧脑,我被这本书彻底的折服了,干货满满,可操作性极强,是一本袖珍的目标达成手册,每个人都应入手一本放在床头,经常用书中的干货检视你的目标是否合理。
大部分人在新年之际订立目标时都是信心满满,幻想着自己完成目标时的成就感,自豪感,总觉得新的一年自己将会有一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完成目标,可是一旦落实到是行动上所有的一切都变成“时间还早呢”。就这样一晃,一年过去了,目标还没开始。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问题,作者给了我们这样的建议。
“各位!半年后我们要跑完全程马拉松”
“为了这个目标,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要全力以赴!”
只靠这些口号,能让没有长跑经验的人跑完全程马拉松吗?显然不能。
应该从哪一步开始?
需要多长时间?
频率是多少?
目标值应该设定为多少?
如果不将目标落实到这些具体的行为,并分步提出的话,人们很难实现目标。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只能重复没有意义的行为,重复没有意义的试错。反过来说,到达目标的最短距离,就是有序地实行分解过的行为。
“行为分解”听起来也许很难,其实简单说就是详细指出“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行为步骤。
首先我们利用片段的内容,逆向思考一下,我们的目标是否合理,将我们的目标拆解成具体行为,看我们能否完成。大的目标一旦拆解成具体行为,我们的大脑就会清晰很多,比如你想定一个一年读50本书的目标,那拆解一下,那就意味着一周要读一本书,如果书是15万字,那每天你需要每天读2.1万字,按照成年人每个人200-300字每分钟的阅读销量,那你每天要花费85min读书,这时你再根据你的生活安排,考虑一下可行吗?如果不可行那就相应的调整,直到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值。
寻找到合适的目标值后,你拆解的具体行为,就可以放在每日计划里督促自己完成了。
其次,如果目标已经确定,通过将目标拆解成行为,还可以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比如,2017年我怀孕时,孕吐反应太大,吃不上饭,有一阵体力太差,连洗澡坐车都困难。但是我依然坚持完成了一次拆书课,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用了拆解目标这一方法,当时我给自己的目标是用两个月的时间准备,将目标拆解为找6个片段,写6个RIA,设计6个流程,规划一张学习地图,打印拆页,写广告词等,并将每个行为规划到具体的日程中,就靠着这个方式,我竟然只用了一个半月便完成了拆书课。
任何一个宏伟的建筑都是靠一砖一瓦垒起来的,每个宏伟的目标都是靠一个个的具体行为实现的。2018年用逆向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年度目标,给自己一个精彩的一年,不再对自己的目标步步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