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求职的过程中,企业最愿意看的就是两样东西:能力和学历,这也符合常理,在完全不了解对方,它们就是判断依据。相比较来说,能力是更不容易判断的,所以,在无法直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匹配和够格的时候,很多企业只能根据学历去进行衡量、判断,但我们都知道,学历高不能代表能力强,而企业更希望看到应聘者展现自己的能力。
其实,如果将能力进行更细致的拆解的话,大体上包括两方面:经验和基础能力。经验是过往做过的事,或者直白的来讲,就是在某个领域的成绩。相比经验,基础能力是很难在第一次接触进行判断的,因为他们是隐性的,需要长时间判断,才能确定是否符合标准。而且即使是很基础的能力,也是很综合且复杂的,并不容易进行判断。
在吴军的新书《软能力》中,作者把这种隐性的基础能力,称之为是“软能力”,并详细的将它拆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交往力、洞察力、分辨力、职场力和行动力,通过这些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沟通、交流才能更顺畅,做事效率才能更高。
虽然初步了解以后,让我们对“软能力”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但不管是企业进行判断,还是个人进行提升,“软能力”都很难进一步量化。所以,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更详细的将这5个部分展开,以方便我们进一步去理解,并有意识的关注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行为,从而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软能力。
一、交往力
在我的认知里,“交往力”就是一个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但作者吴军认为,交往力不止如此,它同时也是一种识人的能力。因此,在书中,他重点推荐了高斯林的《看人的艺术》,并提取了一些重点需要关注的信息,帮我们一一分析其实用性。
比如,我们要学会花更多的时候,从更多的角度去看人,千万不要轻易对别人产生偏见。同时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交友原则,作为参考。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条,是这样写的:“站在未来的立场上,而不是过往的立场上选择合适的人交往。”
总的来说,交友也是一种投资,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先入为主,以己度人,要多听、多看、多思考……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去了解别人,以未来的、更长远的眼光去看人、待人。
我们从前只看到了“交往力”中“往”的力量,而忽视了“交”的力量,但交在前,所以,要让两者同时发挥作用,不只要会沟通交流,更要懂识人,交君子,结善缘,才能最大的发挥交往力。
二、洞察力和分辨力
在书中,按照顺序,作者将“洞察力”和“分辨力”放在了“交往力”的后面,但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上,洞察力和分辨力更为重要。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原句怎么说的忘了,大意是说:现如今是一个获取信息,以及学习的黄金时代,因为不管是想获取信息,还是想学什么,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不再是思考如何获得,而是要想如何判断,如何做出选择,而这十分考验我们的洞察力和分辨力。
因此,即使是在生活中,我们也该刻意去练习自己的洞察和分辨能力,以免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没有清晰地判断事情而后悔。在《软能力》中,作者吴军为我们提出了很多个判断内容,帮助我们进行练习,希望我们可以更好的提升这两种能力。
其中,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以及注意区分哲理故事和鸡汤文这两件事,我认为可以进行刻意练习。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读书,拓展视野,增强思维能力,并达到“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的目的;另外一方面,也能够在信息的洪流中,降低被割韭菜的可能性,增强判断力。
三、职场力和行动力
除去前面说的三种能力,书中还提到了职场力和行动力。关于行动力,每个人都不陌生,在书中特别强调了“效率”,还重点列出了生命效率公式和交往效率公式,以及应该把时间花在哪些事上,以此来帮我们更好的注意效率提升。
对于职场力,在书中重点提了“深度工作”。因为很多人日常要面临的琐事太多,导致效率降低,而深度工作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个问题,还会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同时,作者也希望我们可以通过深度工作,最终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中发挥更大的价值。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推荐看看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
在《软能力》的最后,作者重点提到了除去经验和5种软能力以外的“第6种软能力”——品格。人的品格是人设身处事的根本,我们在对他人进行判断时,这也是一项无法抛弃的标准。
关于“品格”和“能力”,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进行了不同匹配,并划分出了四类人:“德才兼备的是圣人,无德无才的是愚人,德超过才的是君子,才超过德的是小人。”虽然我们无法保证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是圣人、君子,但我们要做的是远离小人。
由此可见,不管是提升个人能力,还是去判断他人的能力时,我们都不该以单一维度的好坏,作为结论依据,更应该做的就是综合看,以不同的视角去了解、去提升……这样才能找到,或者成为一个内外兼修、软能力和硬实力都有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