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课是过节,督导课是小聚。7月14日,在面朝大海的尚嘉工作室,二期班第六次督导课如期进行。带着6月底地面课的意犹未尽,带着对伙伴们的想念,抱着对两位导师精彩分享的期待,大家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马老师先做了《精神分析——人性深处的修通》的分享。以一个陷入焦虑抑郁不能自拔的女孩的个案入手,从“亲与近”“需与要”“伤与痛”三个关系切入分析,发现女孩的灵魂被妈妈的过分关注和控制惊扰了,接下来让她和妈妈做意像上的告别,抚平其灵魂的不安。女孩咨询当天就有全新变化,令她妈妈惊喜万分,大呼神奇。这就是精神分析的魅力和神奇。马老师坦言,正是因为听张久祥老师讲课,能力得到了提升,原先需要多次咨询才能达到效果,现在只需一次就可以了。
长期陪伴,我们当然也感受到了马老师的温柔变化和功力增长。在精分的视角中,咨访关系的建立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连接,只有建立这样一个治疗同盟,才有利于咨询的有效开展。咨询师的抱持和陪伴使咨客感到理解和接纳,然后调动其心理能量,带着咨客走出困境。咨询师依靠的是感觉,求助者受益的也是感觉,碰撞出来的火花就是治愈的能量。
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受大学期间重要事件影响变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女士。她连续4个小时做咨询,不停的倾诉。马老师提醒我们要通过咨客的叙述用感觉描画出她的自我形象。坚韧不拔是美德,不达目的不放弃可以成就事业,但不一定成就幸福家庭,用在家庭关系上就不好使了。心理问题归根到底是关系出了问题。处理好爱自己,爱众生,爱天地的关系,在人的灵魂深处修通潜意识被堵塞的部分,就是咨客被治愈的过程。
圆圈分享阶段,伙伴们你言我语,感觉迸发,轻松活泼,这是我们的主场,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分享。上课的感受,自身的苦闷,相互的安慰,分享和聆听分享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你受到了启发,得到了疗愈,获得了成长。我越来越喜欢这个场域,也更加的打开自己,释放自己,沉浸其中,不愿出来。
下午徐老师做了《咨客的痛点,咨询师能忍受到什么程度?——我是精分家族,与认知是邻居》的分享。徐老师以一个产后抑郁的女士的案例,引导大家一起思考,寻找咨询方法。
徐老师一直是这样儒雅谦卑,于不觉间完成了知识的传授,我们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咨询演练。该案例引出了“反应和回应”的话题。反应是指听到了看到了知道了;回应是指与己相关,进一步作出回应言行。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分为这两类,该放过的放过,该看重的看重,这其中又蕴含着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离不开认知的升级。徐老师通过一个高人朋友的故事,提出精气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讲授中我们感受到徐老师深厚的中医学功底。
徐老师讲到了一个我们大家都非常关注的话题——“放开原生家庭,成为我们自己”。将自己不太理想的生活状态归结于原生家庭,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人生是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将一切归咎于外界(原始家庭),只会让自己出于受害者模式。从来没有最好的原生家庭,但可以有最好的自己。一句句分享,如当头棒喝让人惊醒,如醍醐灌顶使人开窍,看问题的视角一变,认识提升,感觉能量也不一样了。这一段讲授似乎是对我讲的,听完得到了咨询疗愈一样。
分享阶段,我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父亲的和解又进了一大步,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以前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想起父母会流泪,现在我知道了,很大原因是我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身处他们所组成的原生家庭的无奈和伤痛。亲人间最重要的是陪伴和理解,即便生活不堪,有亲情和温暖在,幸福就不缺席。放开原生家庭,接受这样的因果,接纳全然的自己,在这个基础上做优化,向前向上走一步进一步,步步为营,趋于圆满。
两位导师各具风格,一位侧重理论讲精分,敏锐感觉,调动能量;一位侧重实践讲认知,不离烟火,升级认知。
思绪纷飞,感觉沉浸,我试图记录下每个美妙的句子和喷涌而出的感觉,却如同捕捉大雨前漫天飞舞的蜻蜓一样,挂一漏万,不免遗憾。但我相信,那些我意识捕捉不到的蜻蜓,已被我照见,慢慢沉淀,飞入我的潜意识中——这就是老师和伙伴们常说的“浸泡”——假以时日,我们会浸泡出属于自己的一壶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