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
?1? 身外物不奢恋
每个人的烦恼都有两个来源,一是自身的欲望,再一个就是外物,金钱、权力、华屋、名声、美色、佳肴等,它们诱惑着人们,也使人烦恼,就是因为人们有太多的贪欲,整天惦记着如何才能得到声、色、名利等外在的东西,心里才会受到煎熬。如果能豁然看待,来去随缘,人生自然会多几分洒脱。
钱财终究是身外之物?!吧硗馕铮簧萘怠笔撬嘉蚝蟮那逍?,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生活中,我们想要的太多,如果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不停的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保持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已经得到想要的,但是我们仍旧不满足。当我们充满无休止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幸运的是,有个可以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从我们所想要的转而想到我们所拥有的。不是期望你的爱人是别人,而是试着去想他美好的品质;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居所附近亦有乐趣。
其实外物都是虚假的,即使我们把它追到手,也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使人生出更多更大的欲望来。而这一切都是无根的,都是会走到尽头,走向反面的,富不过三代是一例,乐极生悲也是一例。因此,不如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学会“物来而应,过去不留”,适当放下,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只有放下那些过于沉重的东西,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当某一件东西带给你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各种各样的负担如山一般压在你的心上让你不能自由呼吸,那么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舍弃它,不要为其所累,快乐自然会回到你的身边。
?2? 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荣华富贵并不一定就永久快乐,贩夫走卒也不是一辈子劳苦,一个人只要心安理得,恰如其分的做其本分事,即是幸福。
为人处世,穷而不乏,实属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有了钱财和权利未必能给人带来快乐,烦恼也会随着名利袭上心头。反而是那些本本分分活着的人,可能会更幸福,他们或许本质上未能达到极大丰富,但精神却不匮乏。
物质上贫穷并不可怕,但一定不要使自己的精神贫穷,精神贫穷才是真正的贫穷。
《中庸》上讲“素富贵,行乎富贵。素患难,行乎患难”。王阳明认为只有努力修养心体,继而修养的纯正才可做到此。贫穷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每个人都希望改变贫穷的状况,但是急于求成或是用歪门邪道去脱贫,不是真正的忍贫,而不过是贪恋富贵罢了。那些贩夫走卒,奔波劳苦,虽然生活不尽美好,但他们付出了努力,所以他们的精神充实,将来未必过不上好日子;那些满腹经纶的人,虽然积累学识非常辛苦,但他们可以用知识来创造财富,一样的飞黄腾达。相反,许多人心灵空虚,贪欲满腹,即使家财万贯,也未必能快乐,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知足常乐。
?3? “财”是静心的拦路虎
人生的热闹风光说穿了不过“名利”二字,唯有与功名利禄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超然物外,潇洒、通透、做个真正的快活人。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弊非笄频娜送嵋蚯苹鄄欢喽浅?,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总是想扩大自己的权势。
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如浮云。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名利,就像是一座美丽豪华舒适的房子,人人都想走进去,只是这座房子只有进去的路,却没有出来的门。枷锁之所以能束缚人,房子之所以能困住人,主要是因为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钱,就做了金钱的奴隶;放不下虚名,就成了名誉的囚徒。因而,莫不如退一步,远离名利纷扰,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可自由驰骋的广袤天空
?4? 养心在于寡欲
生活中有一个“抓沙子”的经验,许多人都想把沙子抓得多,他们用力抓,但手抓的越紧,结果漏掉的越多。相反,如果松开手轻轻的托着,所抓的数量会更多。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想抓住的东西越多,抓得住的就越少。
人心常常是不清静的,从“无”到“有”,从“大无”到“大有”,往往也体现出欲望越少,得到的也越多。人生在世,很难做到一点欲望也没有,但是物欲太强,就容易沦为欲望的奴隶,一生负重前行。每个人都应学会减重,更应学会知足常乐,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的负荷。
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世间一切我们能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更多呢?
王阳明告诫学生,只有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揪出来,连根拔去,才能活得自在?!兑了髟⒀浴分杏姓庋痪浠埃骸坝行┤艘蛭袄?,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掉了?!彼裕钪械奈颐怯Ω妹靼祝杭词鼓阌涤姓鍪澜?,你一天也只能吃三餐。这是人生思悟后的一种清醒,谁真正懂得它的含义,谁就能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5? 看淡功名利禄
面对功名利禄、荣辱毁誉,王阳明悟出了自己最佳的人生态度:“渊墨”?!霸钡睦砟钐逑至恕爸谌讼叶滥?,中心融融,自由真乐”的超然物外的境界。
王阳明认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生活,都必须保持心境的澄澈和安定,不能为名利所累。因而在他看来,不能有太多的得失之念,他所理解的“渊默”则恰好契合了做学问的境地。
世间的道理大多是相通的。人降临世界的时候,手是合拢的,似乎在说:“世界是我的?!彼肟澜绲氖焙蚴质钦趴模路鹪谒担骸扒?,我什么都没有带走?!?/p>
人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个人做到无欲的时候,就是放弃了心中的杂念,就是清空了心灵中积存的枯枝败叶。清空了心灵,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生命的自由、独立;清空了心灵,才能收获未来的光荣与辉煌。清心去欲,是王阳明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他认为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要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
6?? 淡泊明志
中国人不仅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欣赏他的淡泊人生观,常常借用他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来”来自我勉励。
只有对生活琐事淡泊,才能让我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我们远大的理想,也只有能够安静的坐下来,我们才有时间去思考人生。
王阳明提倡心中以良知为主宰,不以当官为荣,不以不当官为辱,坦坦荡荡,心无困扰。所以说,淡泊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不再受外物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在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追名逐利时仍然保持恬淡。只有淡泊,才可以使你真正的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在淡泊中充实自己。
古往今来多少名士终其一生都在寻求淡泊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算得上是个淡泊者;钱锺书学富五车,闭门谢客,静心于书斋,潜心钻研,著书立说,留下旷世名篇;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变革,闭门十载,破壁腾飞,终成国画巨擘。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才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拥有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
?7? 安贫乐道也是信仰
有时候生活就像一个圈,无论你的人生多么辉煌壮丽,到最后终究还是要回到原点。这样看来,安贫乐道未必就是不思进取,反而体现出一种和谐有度的生活哲学来。
光彩夺目的金子会引起人们激烈的争夺,金光大道上拥挤的人太多了,反倒不如走独木小桥幽径和从容。
什么是衡量人生成功的标准,是财富、权力,还是享受一份粗茶淡饭的宁静日子?
在王阳明看来,安于贫困生活,以学习和掌握圣人之道为乐,不被现实与名利所扰,便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便是一种成功的表现。
?8? 徒有虚名不中用
王阳明追求的人生应该是“致良知”的一生,他对人生有着自己的终极关怀和哲学导向,他不仅希望能实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还希望实现报国行道的理想。他融思想家和政治家为一体,却不希望为名所累。
事实上,人生的规则也正是如此,贪慕虚名、急功近利者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名誉;沽名钓誉之徒往往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追求名誉难免被虚名所累,误了一生。其实看开了,虚名不过是噱头,虚名能为人带来一时的心理满足,但它本身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看重虚名。
为了虚名而去争斗,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我们追求的是精神的不朽,那么,抛却背后的虚名,着眼于未来,脚踏实地,我们终将到达人生的制高点。
?9? 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痛苦
王阳明将天理、良知、本体合而为一的,也就是将道德伦理的价值与存在的本体合而为一,要证得“本体”,就必须除掉一切人欲。
欲望越多,痛苦也越多。人心不足蛇吞象,而蛇吞象~咽不进,吐不出,要多别扭有多别扭。什么都想要,最后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反而一辈子将自身置于忙忙碌碌、勾心斗角之中。这样活着,未免太累!如果少一些欲望,就会少一些痛苦。
人生的许多痛苦都是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一切私心的存在就好比做贼的心,到最后不光没有得到想要的,还丢失了本体。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常常感到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生活得更富足,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体力、精力与生命。
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一个人心中充满欲望,就会衍生出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等情绪。一个人若是使自己的思想里充满了恐惧、怀疑、绝望、忧虑的东西,那么他的整个生活就难以走出悲愁、痛苦的境地。但他若能抱着乐观的态度,那么就可使蒙蔽心灵的种种阴霾烟消云散。
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很快就消逝了。心灵空间需要自己去经营,如果心中装满势利、欲望等,心灵哪里还有空间去承载别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