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由书写”,曾经不至一次被朋友邀请分享,这次,我决定用文字记录下来,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
第一次接触“自由书写”这个名词,是在古典老师的“个人战略课”上。这个课程的第一份作业,是让用“自由书写”的方式书写"个人战略10问"。对于自由书写的要求是这样的:打开一个空白的Word文档、石墨、有道云等或A4纸。然后“不评价、不回看、不修改”的尽可能记录脑子里第一时间浮现出来的想法。全部写完再回头整理……
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写了20多年的日记,还有个名字叫”自由书写“。这个名字好”洋气“,我喜欢这个名字,更喜欢”自由“这两个字,像随意泼洒的笔墨,又像空中自由自在游走的”云“,内心舒适极了。
于是带着这种极度舒适的感觉写完了那次的作业,当我把用思维导图洋洋洒洒写的一大页发到总群里,引起很多小伙伴赞叹,并加微信”联结“我。我有点懵,以为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古典老师说:”自己真正做的好的事情都是不明觉厉的“,我想,是的。
我真正意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这样书写,是在做这个课程的助教时,小组里大概有一半的人表示,不知道怎么写。后来我把自己书写的方法分享给他们,其中有一位小伙伴,从害怕书写,到课程的”每日一问“可以洋洋洒洒写成一篇小文章,很是有成就感。
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回想自己这么多年的经历,我觉得”自由书写“的终极发宝是”做自己“。在这里,用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小故事,来讲讲我是如何在”书写“的时候做自己的。
第一个”做自己“的故事,发生在小学五年级。
记得有一次被选中参与”我与小树一起长大“的主题作文书写,我想象着自己作文发表的样子,很是开心,但是……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唯一的一棵自己种的、有感情的那棵山楂树死了,所以……为了确保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没有完成稿件。
其实当时老师并没有要求一定要写真实的事情,可能是我有些执拗吧,这是我第一次为了”做自己“而付出的代价。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执拗的性格,我从第一次写作文到现在,都没有模仿和抄袭的习惯。
第二个”做自己“的故事,发生在初中三年级。
语文老师要求每天写日记,并且把日记交上去批改,那时候我已经有了”隐私“的意识,不会轻易把自己的心事通过这样的方式透露给老师。所以我便有了两本日记:一本简陋的,写了交给老师,里面的内容大多是摘抄的,偶尔敷衍一下写发生在身边的事儿;一本精美的带锁日记本,里面写自己的心事,开心的,或是烦恼的;
这两本日记现在还保存着,展示着当时的两种风格。
第三个”做自己“的故事,发生在高中二年级。
那时候写日记已经到了每天数篇的程度,写作文的时候可以从平时积累的日记素材中信手拈来,自己手绘加原创文章编了一本”映雪集“,有封皮,封底,被同学们争相传阅,其中的文章还被登在黑板报上,而且校园广播站广播。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书写”带给我的“荣耀”。
在那之前,我的作文一直名不见经传,语文成绩也很一般,为什么突然就好了呢?这可能和我开始阅读文学名著有关,但更多的,我觉得我和”写自己“”做自己“有关。通过自由的“写日记”,我更加了解自己,写的文章更有感情,也积累了更多素材。
这就是我“做自己”的故事,也是“自由”书写的故事。放弃上稿的机会,通过写两本日记偷偷与”老师“对抗”,然后在高二的时候,作文水平突飞猛进。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的经历不会成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但是“自由书写”这个技能是可以习得的,以上的故事,想告诉大家的是“做自己”的重要性。
既然在”自由书写“的时候,”做自己“这么重要,那么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做自己“吗?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找一个让你的内心感到安全的,不被打扰的空间。或者是书房,或者是公园里,或者是地铁上(因为都是陌生人),咖啡馆,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等,因人而宜,可以听点轻音乐,让自己放松下来;
二、书写时,只与”自己“在一起,不被找扰的内心世界。去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管是什么,都如实的写下来,不管写什么,你都是被允许的;
三、多关注自己的”感觉“,少一些理性的思考。不要去关注是不是可行,多关注自己的”感受“,心理上的,身体上的都可以;
四、把”书写“和”行动“区分开。”书写“并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受伤害,减轻自己在书写负面语言时的罪恶感;
五、在生活中,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想法“,多拥抱自己,但不一定要付出”行动“。
附:高中毕业以后,我依然保持着”自由书写“的习惯。这些年非常感恩有“自由书写”的陪伴,使我顺利度过辞职带孩子,不断换工作,再转换到今年的“自由职业”状态。
这一路经历的坎坷,并不会常常找人说,但“自由书写”就像我最真诚的朋友,倾听我诉说,引导我思考,放飞我的梦想,也是我灵感的来源。今年,我做了一个决定,让“写作”成为终身的事业,我相信不管以后是否能成为作家,“自由书写”都会一直陪伴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