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少数几位导演,人们总放不下。
他们不是没有失望的作品,但仍然会成为票房眼球;偶有一次成功,观众也不吝于第一时间送上赞赏。
原因很简单:在他们身上,人们见识过中国电影的高山。
比如拍出《霸王别姬》的陈凯歌。
虽然《无极》(4.9)《道士下山》(5.4)骂声一片。
很多人不还是屁颠地去看了《妖猫传》。
再比如拍出《活着》《红高粱》的张艺谋。
虽然《十面埋伏》(5.7)《满城尽带黄金甲》(5.2)《长城》(4.9)看得心衰……
还是不可能不关心他的新作——
《影》
老谋子拍片,保密工作一向很严。
之前拍《金陵十三钗》,一名女演员微博上发了剧照,直接被辞退;倪妮进组训练,开拍前都不知自己演的是主角。
这次拍《影》也不例外。
2017年3月开机,7月杀青,到如今2018年都过去一个月了……
不遮不掩摆在台面上的,还是只有外围信息:
比如又一次的华丽阵容,邓超、孙俪、胡军、王千源、王景春、郑恺、关晓彤、吴磊……
比如又一次的神秘剧照,信息太少,只能美美滴用来当“水墨画”风格的壁纸。
除此之外,定档日期成谜,正式预告片成谜,就连剧情,都看得人很迷:
改编自朱苏进(《让子弹飞》编剧之一)的原创故事《三国·荆州》。
原本讲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典故。
可到了老谋子的手里,当然要改编一下,成为一个三国背景下的“新故事”吧?
豆瓣页面上,是这样介绍的:
这是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
替身自古有之,人称“影子”。有刺杀,就有影子,影子必须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须与真身互为一体,令旁人真假难辨如同孪生。
若无真身,影子何在?
关于影子的来龙去脉,真身从来忌讳莫深,不愿提及而令真相扑朔迷离……
说实话,这么写文案真偷懒。
听起来煞有介事,用一些老掉牙的词“扑朔迷离讳莫如深”啥的,仿佛在刻意营造一种神秘感。
不过,做剧情梗概不够格,但如果说是主演邓超的角色设定,也差不多能窥到一二。
邓超这次在《影》中,将挑战一人分饰两角。
一,正身,名为境州。
白布衣,扎发髻,低头、含目、气定,透着一股书生味的侠气。
二,替身,名为子虞。
黑袍,披头散发,身形佝偻,带着出击前的蓄势与杀气。
同时,他又是两者的集合体。
凶光和正气并存,豪门前的破衣孤独客。
(后一张是《用心棒》剧照,是不是依稀看得出老谋子的黑泽明情结?)
邓超为这个角色,应该算下了功夫。
为了演出精壮和瘦削的两种状态,他短时间减重20公斤。
杀青后,他发微博说要做回人类:
不人,不鬼;半人,半鬼;人不人,鬼不鬼,二位,再见,我得回去重新做人类了
除了色彩和构图上能联想到黑泽明黑白剑戟片,角色的两重设定,也让Sir想到黑泽明经典《影子武士》。
同样的替身护主,同样的一人分饰两角。
进一步深挖,可以从电影的蛛丝马迹中,看出老谋子不止于致敬的野心。
贴片预告中有这样一个画面:
两个角色同时入镜,对坐太极图,一阴一阳。
感觉要用中国式哲学,来解析人性的两面?
在张艺谋内部给制片人放的定剪版中,还有一个画面:
两个角色赤裸上身,面目狰狞。
替身在侧,单手置于正身胸口;而正身胸口,赫然一道伤疤。
反映人物内心正邪的挣扎?
虽然领会不出什么特别的“新意”,加上老谋子几部古装商业大片在前,Sir此刻也说不出特别的期待。
但国际上的好奇心,还是被大大勾起了。
外媒《综艺》,毫不吝啬地把《影》,列为2018年最期待的电影。
副标题的一个注脚值得注意:非商业大片。
别以为人家远香近臭,要知道和《影》一同上榜的,是韦斯·安德森的《犬之岛》,阿斯哈·法哈蒂的《人尽皆知》还有李沧东的《燃烧》。
都是文艺大咖的重磅新作。
这么看来,《影》有可能是一部外观像商业大片的武侠艺术片?
张艺谋,也要做一把大投入的徐皓峰?
不管外部如何设定,这一次,的确是张艺谋自己打心底想拍的故事。
几年前老谋子第一眼看到剧本的时候,就斩钉截铁地说:
我下一部电影就拍它。
但《影》又是一部很不“张艺谋”的电影。
从剧照中不难发现,老谋子这回玩的是黑白。
都知道张艺谋是第五代导演中视觉系的领军人物。
在他以往作品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色彩运用。
《英雄》中的红、黄、蓝、绿……被老谋子用到了极致。
唯美之余,也暗合叙述基调和人物命运。
这次破天荒自断经脉,可能是Sir对这部《影》最大的好奇。
姜文之前在戛纳做评委时,这样说过锡兰的《乌扎克》:
罗丹的雕像你应该知道,刚完成的时候,罗丹把作品拿出来给学生看,学生们都说好,特别夸那手雕的完美。罗丹听了之后拿出锤子,“咣”把手敲掉了,然后说,我不能让它破坏我整个作品的协调性和完整性?!段谠恕返奈侍饩褪怯姓饷匆凰帧?/p>
工于色彩,就是老谋子“那一双手”。
敲掉这双手,能不能给我们看到一个脱胎换骨的张艺谋?
拭目以待。
老实说,国师之前的每一次武侠尝试,也都有革新的部分。
《英雄》里,主兵刃是剑。
剑走轻灵,重写意,轻写实。
是衣袂飞舞的飘逸、蜻蜓点水的优雅。
有点金庸小说里“逍遥派”的意思。
《十面埋伏》里,主兵刃是刀。
刀走重钝,重写实,轻写意。
一板一斧,痛下杀手;一招一式,直逼要害。
又有老派港片武侠年代的“拙”。
可到了《影》,兵刃多而杂。
有古剑、大刀、长矛这样的常见兵器,也有铁伞、爪形刀这样的奇怪兵刃……
不止。
水墨画色彩的融入,让所有兵器的繁杂,都统一进了一种新氛围中。
看导演,都知道要由表及里,从风格见本质。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也有着水墨感的构图,托出的是厚实的传统人文境界,从个人的小我出发,遇见高山,又遇见低谷,最终抵达人生观修炼的终点: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李安的《卧虎藏龙》中,也有众生。借着王度庐的民国老故事,却表达出“两种众生的生存方式”,存在着中西方对立性的思辨。
李慕白的本土哲学,是圆融放下,是“打开手掌可以握住一个世界”。
而玉娇龙则不同,她的成长之路是与集体反复碰撞的一条路,她是封建大家庭里生长的自由之花。她的经历有变形与妥协,却始终放不下。最终在纵身一跃后,达到了对独立意志的最大认可。
张艺谋的电影也有“众生”,但又不同。
他喜欢表达“意志”,但这个意志,不同于玉娇龙的“独立小我”,他的大我也不像王家卫追求的“儒家大我”。
张艺谋喜欢的东西,借视觉表达出来,确实都很“大”。
甚至Sir可以大胆地猜想,抛开现代不提,张艺谋最喜欢的历史朝代,其实是秦朝。
你看《英雄》里人物虽渺小各异,影片的“意志”却是异口同声的:
天下
秦朝是什么不用说了,度量衡,车同轨,一个整齐划一的朝代。
张艺谋迷恋的,一直也是类似的一种整齐之美。
他喜欢万箭齐发,喜欢万众一声的“风!风!风!”,喜欢长城上的红队蓝队紫队,甚至是奥运会的焰火齐鸣……
他迷恋集体力量,追求集体意志。相比之下,个人的武功绝学,都是小刀小剑无足挂齿。
于是,他镜头下的众生,协调、整齐,强大,因而具备了排山倒海的大气势。
把倾向性放下,单论时势,张艺谋确实是一个适合“大时代”的导演。
虽然《影》到此为止,看不出多少此前的风格延续,零星的一点黑泽明特征,更在刷新我们的旧印象。
但Sir猜,一个本质的张艺谋,不会改变得多么彻底。
一切答案,在正式上映前,都未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阿拉灯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