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先圣:让阅读拯救文化缺失的?;?br>
来源: 中华读书报
? ? 也许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的缺失和?;?。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的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性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 ? 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拿硕士、博士,但是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 ? ? 阅读使人拥有文化知识,能够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格,能够锤炼一个人的崇高情怀。而只有一个人具有了崇高品格的时候,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 ? 我们必须倡导我们的国民,放下你对世俗生活的种种无休无止的渴望,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让自己走进阅读。
? ? 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
把读书看成了拜师访友,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读书,优雅而闲适。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杨绛那样去看待读书,把读书当做是去拜访高人名流,那读书就纯粹是一件风雅乐事了。
苏格拉底对于读书另有高论。他声称,一册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他是为求知而读书的,读一本书就了解了世界的一个方面。可以想象,苏格拉底不是像杨绛那样优雅地读书的,可以想象出他的挑剔,他的如饥似渴,他的求知的贪婪,还有他的目光的锐利。而金圣叹那句“雪夜闭户读禁书”的情景就更大相径庭了。他是一个探险家,是一个猎奇者,那种神秘的氛围和意味,那种不为外人道的秘密,或许只有这位伟大的批注家才能享受的了。
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读书却没有这份风雅的。读书是为了寻找黄金屋、千钟粟和颜如玉的,因而就要头悬梁、锥刺股。这里,读书是为了入仕博名的,读书的快乐当然就荡然无存了,反而让人生出几分胆怯和畏惧。今天我们中的许多人,读书更是全然没有风雅境界和心境了,多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读书不过是一种装潢而已。家里大大的房子,宽阔的书架,上面像垒积木一样垒满了精装的经典书籍,但不是为了读,而是为了显示学问的。其实,这实在是对书的亵渎。书是用来读的,现在做了装潢用品,岂不是书籍的悲哀?
林语堂认为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粕焦人挡欢潦楸阌镅晕尬?,面目可憎。说的有些过头了。淳朴的乡村农夫目不识丁,并未见其面目可憎,但是说读书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倒是确切的。
读书的目的有很多,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读书会使人生充实,读书会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的世界,也能够让我们了解我们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地方。譬如我们都知道历史中很多的故事,熟悉几千年前的著名人物,我们还知道冰封的南极,知道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知道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这些毫无疑问都因为我们读书的缘故。因此说,读书会丰富我们的学识,读书会使我们的认识深刻,读书还会使我们的视野开阔。
读书是有功用的,这毫无疑问。当然,如果能够达到像杨绛先生那样犹如串门访友的达观,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 ?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件苦事和劳役,或者为了某种功利,那实在是对书籍的糟蹋,就不如不读。读书是人生的一种情趣,是人生的一种优雅,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 ? 王国维在论读书的时候,曾经引用三句宋词来表述读书有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薄爸诶镅八О俣龋肴换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闭庋娜志辰?,就不能说是一种优雅或者情趣了,把读书人看作这样的孤独、清苦和寂寞,让读书人望而生畏。
? ? 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然“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的读书境界可以说是人生的乐事了,把书作为一种玩物来欣赏把玩,如临碧池,如沐春风,乐到极处,忘乎所以。
? ? 宋代的大词人李清照与他的夫君赵明诚,在读书上与陶潜先生英雄所见略同。他们夫妇只要发现了好书,就是典当衣物也要买来。每一天夫妇在饭后饮茶时,必要说一句书中话,然后夫妇猜在哪一本哪一页,猜中者先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对此曾有精彩的描述:“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易安居士夫妇读书读到这种快乐的境界,真令我等读书人羡慕不已。
? ? 董桥先生对读书的领悟更高一筹,他把读书比做听雨,真可以说是一种优雅的极致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董桥先生看来,读书就如同听街前的点滴细雨,是一种韵味,是一种悠闲,是一种情致,更是一种乐趣。只不过是因为年龄的不同,读书的境界才有所不同。
? ? 林语堂先生的读书观更见读书人的真性情:“什么才叫做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蛟谀捍褐Γ肽忝堑陌?,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彼杂谀侵治潦榈娜耸青椭员堑模骸跋衷谀忝鞘掷锬靡槐臼椋睦锛扑慵案癫患案?,升级不升级,注册部对你态度如何,如何靠这书本骗一只较好的饭碗,娶一位较漂亮的老婆,这还能算为读书,还配为读书种子吗?”林先生的读书观是一针见血的,他认为读书与治学是两码事,切不可混淆了,才会有读书的真乐趣、真性情。
? ? 北朝李谧曾经说“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北城”,这种读书人太累了,把读书视为经国之大业,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和优雅?;故抢钋逭?、陶渊明、林语堂那种境界最好,兴之所至,趣味盎然,乐在其中了。
? ? 为了一种目的而读书,失了读书的真味,但是如果不读书,就必然俗不可耐。读书使人摆脱俗气,黄山谷曾经说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说出了读书的真味精髓。人因读书而优雅,因读书而快乐,因读书而趣味无穷。
? ? ? 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其实一定程度上就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标志。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 ? 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 ? 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自己不过是一个专业工具。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 ? ? 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招?。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文明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一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 ? 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买了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的课。
? ? 但是,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化则茫然无知。这样的无知和茫然,导致的后果是他们对于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 ? 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